李捷枚 汪喆倫 李忠維 張潔
摘 要: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導師不僅應該專業優秀,認真指導研究生專業學習和研究,還應該關注研究生思想動態和道德狀況,投入必要的精力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引導研究生在完成學業的過程中成為符合共產主義理論信念的高層次人才。本文通過對研究生與導師關系的調查,指出目前研究生導師角色定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研究生;導師;關系調查;啟示
課題項目
本文系武漢工程大學2014年度研究生教學研究重點項目成果。
作者簡介
李捷枚,女,漢族,湖北襄樊人,博士研究生,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后,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社會保障理論與制度實踐。
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狀況,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而確保培養質量和實現培養目標是研究生教育的關鍵。研究生由固定導師負責完成學業并獲得學位,因此,導師對研究生的影響最直接。而長期以來,對研究生導師的評定標準僅限于業務水平,致使研究生導師只有“教學科研指導者”的角色意識,而對研究生的思想境界、理想信念等政治素質則少有關注,對自己作為教育者的“育人”責任意識淡化嚴重。
本文通過對研究生與導師關系的調查,分析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導師角色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探討導師角色合理定位的標準,合理界定研究生導師的責任。
一、調查設計與內容
課題組使用自編的調查問卷“武漢工程大學研究生與導師關系調查問卷”。第一部分為受調查者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所在年級、政治面貌、工作經歷、生源地和學科;第二部分主要從生活方面、學習方面、思想方面了解研究生與導師關系。
二、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系
(1)生活方面。①生活困難求助:接受調查的研究生首先選擇求助導師的僅占被調查研究生人數的9%,略高于首先選擇“同學”的6%,但遠低于選擇“父母”的51%和“朋友”的34%。②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度:接受調查的研究生認為師生關系“融洽”的占74%,認為師生關系“一般”的占25%,認為“不太盡如人意”的占1%。這說明師生關系總體上處于良好狀態。但接受調查的研究生中仍有26%的人對師生關系的狀況不夠滿意。
(2)學習方面。①導師指導研究生數量:導師指導研究生的數量與其指導的頻度和深度密切相關。②一個學期與導師見面的次數:接受調查的研究生中,有70%的人可以隨時聯系導師。在一個學期中,平均每月可以見到導師1次以上的占10%。但有20%的研究生很少與導師見面,甚至有的導師難得一見。③導師主要的指導方式:在接受調查的研究生中,導師的指導方式主要是研究小組討論,占接受調查研究生的50%;其次是實驗指導,占30%。其他方式還有E-mail指導、電話指導、個別交談等。值得注意的是,師生個別交談僅占接受調查對象的10%。盡管溝通的方式多元化,但面對面的交流更為直接和有效,師生單獨交流過少勢必影響師生交流的深度和廣度。④導師的學術水平:在接受調查的研究生中,對其導師的學術水平評價為“很高”和“較高”的分別占50%和30%,二者一共80%;評價為“一般”和“較低”的各占10%。這說明接受調查的研究生普遍認可其導師的學術水平。導師的威信與其學術水平直接相關,這是導師發揮其非權力影響力的基礎。⑤研究生從導師的專業指導中獲益的程度:接受調查的研究生中自感從導師的專業指導中獲益“很大”和“較大”的分別占40%和40%,而自感獲益“一般”和“沒什么價值”的分別為19%和1%,二者合計為20%。雖然僅有10%的被調查的研究生不認可其導師的學術水平,但有21%的研究生不滿意其導師的專業指導。這說明,有少數導師的學術指導工作不力,難以取信于其所指導的研究生。
(3)思想方面。①導師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動態的程度:在接受調查的研究生中,自覺導師對其思想動態了解的程度為“很了解”和“比較了解”分別為12%和42%,二者合計為54%;自覺導師對其思想動態了解的程度為“一般”和“不了解”的分別為36%和10%,二者合計為46%。②導師對研究生申請入黨的態度:在接受調查的研究生中,有341人在讀研期問入黨,表示導師對其申請入黨持“很支持”和“比較支持”態度的分別為41%和33%。二者合計為74%;而表示導師態度“一般”“無所謂”和“反對”的合計為26%。③研究生對導師科研態度和學術精神的評價:接受調查的研究生中對導師科研態度和學術精神的評價為很好的,占78%,而回答一般和很差的分別占接受調查的研究生的20%和2%,二者合計為22%。④導師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接受調查的研究生中,曾接受導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學風教育的占90%。回答導師從未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占10%。另外,選擇其他的4人中有3人具體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如何工作、人生觀、價值觀、IE方向、個別談話。⑤在培養良好的人格、做人這一方面: 在接受調查的研究生中,自感在培養良好的人格、做人這一方面導師對其影響程度“很大”和“較大”的分別占38%和37%,二者合計為75%;而回答“一般”和“沒什么影響”的分別占22%和3%,二者合計為25%。⑥在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學術研究方面:導師對研究生的影響程度在接受調查的研究生中,自感做學術方面導師對其影響程度“很大”和“較大”的分別占42%和41%,二者合計為83%;而回答為“一般”和“沒什么影響”的分別占15%和2%。二者合計為17%。
三、若干啟示
(1)研究生導師作為專業指導者的角色到位良好。從問卷調查看出研究生與導師關系和諧融洽度、對研究生導師學術水平認可度、與導師取得聯系并接受直接指導的程度(小組討論和實驗)的比例都超過70%,導師專業水平獲得學生認可度、學生與導師和諧融洽的關系主要反映在研究生專業指導過程中。
(2)研究生導師對學生指導的方法態度還有進一步改進的必要。從問卷調查看出,研究生認為從導師指導中獲益程度“很大”和“較大”分別為40%,比例均低于50%,這或可說明導師的教學教法和在因材施教方面存在不足。
(3)研究生導師作為引導把握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育人者”角色較為缺失。從問卷調查看出,研究生導師對學生思想動態“很了解”的比例和“較為了解”的比例分別為12%和42%,和“一般”的比例36%差距不大;對研究生入黨申請,導師“很支持”的比例為41%,而“比較支持”的比例為33%,與“一般”“無所謂”“反對”共占比26%差距不大,明顯反映出導師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程度不夠;認為導師“做人人格”良好的比例不到40%,而“做學術”對其影響“很大”“較大”占比各為41%和42%,這說明研究生導師做人及學術人格還未能達到言傳身教的境地。
綜上調查分析,目前對研究生導師偏重業務水平“硬件”的考量,而輕視導師自身人格境界及教學態度的規范;偏向專業標桿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責任,這種有失偏頗的評價標準不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需要的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因此,有必要合理定位研究生導師角色,明確研究生導師的責任,建立科學的研究生培養制度。
參考文獻:
[1]范人偉.試論如何加強當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商情,2009(04).
[2]牛 躍.有效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02).
[3]熊孝梅.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1).
[4]郝淑媛,黎 晨,林 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3(06).
(作者單位:武漢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