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東
職業學校的職教特性使得語文教學應注重專業需求,向專業發展傾斜,為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升服務。絕大部分職業學校學生重視專業技能而忽略文化基礎,對此,作為文化基礎課之一的語文課,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方法巧妙地把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專業技能聯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是一種工具,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進而喜歡并重視語文。在此,筆者將以五年制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荷塘月色》課堂實例來探討語文教學對專業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將在景點一線從事服務工作,每天都要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他們既要向游客介紹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又要講解古跡背后的歷史故事,還要面對游客們五花八門的提問,這就要求他們不僅要有善于傾聽、能說會道的能力,還要具有敏銳的思維能力和快速、準確的表達能力。這就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要把重點放在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方面。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朗誦會、演講比賽、采訪活動、專題辯論會、課前三分鐘演講等來進一步加強訓練。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專業特點,通過課堂討論、答問、朗讀、演講、口頭作文、寫作采訪等形式,培養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和口頭表達功夫,并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快速閱讀、搶答、對抗論辯等形式的練習,以此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
口語交際教學案例分析:朱自清 《荷塘月色》
1.課前準備
(1)結合地方特色(揚州),揚州有一個景點——荷花池,將班級同學分為若干小組,請各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設計“游覽荷花池”路線,準備好導游詞,成文后上交。
(2)資料查詢:①荷花的各種寓 意;②荷的功用、形態、習性、栽培知識;③歷史賦予荷塘的人文底蘊。
2.教學過程
(1)各小組交流比較“游覽荷花池”行程安排的策劃。
(2)模擬導游:每組推選一個代表上臺扮演導游,戴上導游證,手執隊旗,其他學生扮演游客,聽完后大家評價線路的設計和導游詞的設計是否合理。
(3)交流體會:請“導游們”說說, 怎樣才能成為優秀導游。
(4)由荷花池的荷花切入到朱自清筆下的荷塘,以學生準備的導游詞和朱自清筆下對荷花、月色的描寫進行對比分析,以突出文章典雅清麗、準確生動、富有韻味的語言,引導學生在撰寫導游詞時多運用排比、比喻、擬人、通感等多種修辭手法,增加導游詞的藝術性。
(5)課后作業:將朱自清對荷塘月色的優美描寫以自己的語言轉化為“游荷塘”導游詞。
本次教學設計的成功之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體現“專業”,凸顯“語文”。本篇散文《荷塘月色》教學案例從學生的專業出發,模擬學生專業實訓場景,著重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和專業能力提升的成功結合,效果較好。課例雖然著眼于學生的專業,但始終在努力彰顯著“語文”味兒。通過創設做“荷塘導游”的情境,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口語交際的情境中,提高了聽、說、評的能力。同時又成分利用了揚州地方旅游資源,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使學生了解揚州旅游文化,感悟荷花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第二,立足“主動”,激發學生興趣。本篇散文《荷塘月色》教學案例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實踐的機會,使他們能“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語言來說”,在整個過程中,體現了團隊合作意識,鍛煉了寫作欣賞能力,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整節課學生是知識、技能、能力等的主動獲得者。學生通過課前的查閱資料及課堂上“模擬導游”、相互評論等實踐活動,體驗到了主動獲得資料、創意表達、角色表演所帶來的快樂,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積極性高、參與面廣、知識面寬,針對不同的問題共同解決,在共同參與中,學生比較輕松自由,口語交際方面存在的問題在同學善意的笑聲和幫助中逐一改進。在活躍、歡笑的課堂氛圍中,口語交際能力在評價過程中又一次得到提升。
第三,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在這次學習中,同學們成了課堂的主人,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討論、自由表演、相互評論,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學習者,既是導游又是游客,課堂學習氛圍濃厚,學生學習興趣高漲。
同樣一節課,由于聽課對象的不同而教學側重點不同,這就是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與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之處,無論是普通教育還是職業教育,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不可改變,但同時,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要盡量根據專業的不同,在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重點上有所傾斜,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語言表達能力是課堂的側重點,能說會道是這個專業學生必備的素質,口語表達的能力高低直接影響到今后學生所從事工作的優劣。只有根據專業來確定教學方式和重點,才能更加真實地反映教學質量,更好地促進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更有利于促進個性化教學的開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