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紅
摘 要: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本文從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概念和特點出發,以蘇教版初中數學教材為例,探討了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理論;實踐
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通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研究和分析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策略,對于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1.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概念和特點
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科學研究的模式,從社會生活中選取合適的研究主題,利用各種資源進行學習,從而增長自身的知識,并學會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即為利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來學習初中的數學知識,從而掌握初中數學知識的應用,具體而言,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抽象性和廣泛性。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因此,初中數學的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也具有抽象性的特點。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與數學存在著重要的聯系,因此,數學應用具有廣泛性的特點。對于初中數學的研究性學習,即為通過學習抽象的數學概念,從而將數學知識廣泛地應用于生活中,所以,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具有內容抽象性和應用廣泛性的特點。
(2)嚴謹性和多樣性。與語文、歷史、化學等其他學科相比,數學的研究對象更多地傾向于對數與數之間的關系、變化規律,數與形之間結合等方面的研究。所以在進行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去探索和驗證數學規律,從而親身經歷數學推理的過程,這對于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具有較高的要求。另外,初中數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在進行數學推理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和已經具備的數學知識,運用多種方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論證、推理,讓學生獲得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具有思維嚴謹性和方法多樣性的特點。
2.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途徑
(1)立足于知識概念。數學概念是進行數學知識學習的基礎,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將數學概念灌輸給學生,而沒有注重對知識的講解,那么學生則很難真正地掌握、理解以及運用知識。因此,在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應當從基本的數學概念入手,引導學生了解數學概念產生的背景、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2)創設情境。情境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所以在初中數學的研究性學習中,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數學。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時,教師就可以設置相應的情境問題,如:
現學校需要購入大量的辦公桌,經過市場調查,有兩家商場有辦公桌提供,第一家商場的辦公桌價格為每張90元,沒有任何折扣,第二家商場的辦公桌價格為前10張每張100元,但如果購買數量超過10張則超過部分的價格每張80元,請討論學校在哪個商場購買比較劃算。
根據問題,學生就可以設購買的辦公桌的數量為x,那么在第一家商場購買則總價格為90x,在第二家商場購買則總價格為100×10+(x-10)×80,
當在兩家商場購買的總價相同時,就可以計算出此時學校購買的辦公桌數量為20張。如果在第一家購買的話則總價90x<100×10+(x-10)×80,則得出學校購買的辦公桌數量必須要小于20才更劃算;反之在第二家商場購買,辦公桌數量需要大于20才更劃算。經過這樣的情境問題探討,一方面學生可以從中收獲解決問題的樂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強對知識的學習理解能力。
(3)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樣也應用于生活,所以,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學生只有學會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并具備初步的實踐應用能力,才能體現出研究性學習的效果。
綜上,研究性學習法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是一股必然的趨勢,教師應當從知識概念出發,創設相應的情境,結合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衛東.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J].發展,2010(08).
[2]王昭海.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 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J].價值工程, 2011,30(22).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天潤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