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莉
摘 要:我國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從整體情況看已經有了一些提高,但是大學生們的法律認知欠缺,法制意識淡薄,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與現實社會生活守法情況脫節,大部分學生他們自身缺乏守法的自覺性,對社會欠缺責任感。因此,我國大學生違法犯罪呈現上升趨勢,需要我們高校和社會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法律素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指出相應的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素養;分析研究
公民法律素養能夠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社會文明程度。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因此,大學生法律素養是我國的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大學法律教育使其擁有較高法律素養,這對于實施依法治國、推動國家法制進程、建設和諧社會起到積極的影響。
本次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對法律知識的了解、生活中法律知識的來源以及法律運用能力等,以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發放200份問卷,問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達到100%,其中70人為大一新生、55人為大二學生、75人為大三學生。通過該次調查我們得知:大學生基本能夠掌握一些法律知識,初步形成了法律意識,但是法律能力略顯不足。
一、大學生法律素養問卷調查分析
大學生需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素養,國家才能真正實現依法治國。但是現階段的大學生法律素質與國家依法治國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主要體現為: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相對薄弱,對于法律缺乏一定的理解;大學生對于權利期待過高,對應盡的義務缺乏認識;大學生欠缺用自身已具有的法律思想來約束自己的法律行為,所以我們要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養。
大學生法律素養中的缺失主要受到家庭、學校、社會三大因素的影響。從家庭來講,大學生主要受到家里長輩的影響,由于家里的長輩對于法律的認識不足,因此無法以法律形式來教育子女。很多家長只看重分數,忽略子女關于法律知識的了解;從學校來講,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仍在逐步完善中,現有的九年義務教育加上高中三年的教育,這十二年的學校學習中沒有設置法律課程來加強學生法律素養;從社會來講,由于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欠缺,對于社會的違法行為缺乏認識,因此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容易受到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雖然大學生對于法律知識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但是對于如何運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權益方面略顯不足。
通過問卷設置問題我們對大學生法律素養有了如下的了解:①對法律知識有多少了解?15%的大學生表示“非常了解”,73%的大學生表示“簡單地了解”,12%的大學生表示“不了解”;②在生活中法律知識來源?12%的大學生表示受到“家庭影響”,40%的大學生表示從“電視或網絡上”了解法律知識,48%的大學生表示從“學校課本”“其他”了解法律知識;③如果自身權利受到侵害,會選擇什么樣的方式解決問題?40%的大學生采取“調解方式”解決,28%的大學生選擇“運用法律知識”解決,10%的大學生選擇“武力方式”解決,21%的大學生“通過人際關系”解決,1%的大學生選擇“其他”。
對問卷進行分析,大學生法律素養存在兩方面問題,第一,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欠缺,很多大學生對于法律一知半解;第二,大學生的法治觀念薄弱,雖然大學生的學歷高, 但是他們中很少一部分人會使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權益。
二、大學生法律素養問題研究
1.正確認識法制教育的地位
要想有效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我們要明確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采取法制與道德教育相互結合的方式。利用道德教育凈化學生的內心世界,利用法制教育來規范學生的行為。我們只有從內心和行為這兩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養。
2.提高師資隊伍的法制教育培訓
這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師要具備法學素養、政治素養、理論素養。可以通過經驗交流、研討會、教學觀摩的形式對教師進行法制教育培訓,對于一些沒有涉及法律的專業課程教師,學校要定期組織這些教師進行法律學習來提高自身法律素質,成為具有法律基礎的合格教師。
3.創新法制教育的實施方式
要想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我們在法制教育課程上需要進行改革,需要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利用科學手段將法律課程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我們還可以有效利用校園文化來傳遞法律知識,聘請法律界的泰斗進行法律講座,利用學校校報和學校網絡開展法制宣傳活動,這樣做才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養。
三、加強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有效方法
1.融合校園活動,增強法制教育,改進傳統教育形式
國家對于法律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縮減,讓法律課程更加貼近大學生現實生活環境。大學生要想在市場經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懂得法律和學會使用法律。因此,各大高校要重視法律基礎課程的教育,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法律知識水平以及法律修養,在法律課程設置方面要多為大學生提供法律實踐平臺,幫助學生學會使用法律知識。
2.優化校園內外社會環境,為大學生建立優質的法律氛圍
大學生主要的學習生活基本都在大學校園,對于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以及法律行為教育,在依靠高校規范化管理的同時還需要社會多方的積極配合。
3.規范校園管理,加強學生法律實踐體驗,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技能水平和法律意識
高等院校是為社會培養守法精英人才的搖籃,因此各大高校需要堅持“依法治校、依法育人”的管理原則,通過制訂行為規范來管理學生自身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將法律知識、法律判斷能力、法律精神灌輸到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里。在管理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權利,幫助大學生實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權利。在高校的法治教育過程中,我們要進行場景模擬、法庭辯論、訴訟角色模擬、談判訓練、社會法律意識調查等方式,增加大學生法律實踐的經驗,讓學生充分了解司法程序,熟悉與案件相關法律的運用,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法律的作用,這樣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得到真實的法律實踐體驗,能夠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公正。我們只有這樣做,才能讓學生在法治的校園生活中逐漸成長為一位守法、懂法、用法的社會優秀人才,這樣才能完成法治教育的最終目的。
近幾年,我國大學生法律素養從整體情況看已經有了一些提高。但是想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明確科學培養的觀念,有效提高大學生對于法律知識的認識;其次,我們要改善課堂教學環境,通過課余生活豐富大學生法律知識;再次,為大學生提供法律實踐課程,培養大學生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的能力;最后,健全校園法律保障機制,這樣對于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是很有幫助的。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要有效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質,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盡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曾 瑤.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途徑研究[J].時代教育,2014(01).
[2]周佳盛,馮小瑜.在校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學習現狀和對策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4).
(作者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