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艷
摘 要:在小學課程教學體系中,英語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英語學科的學習中,各個部分所受重視的程度相差很大。大部分學生都把大多的精力集中于讀與寫上面,忽視了聽與說的部分,這不利于學生真正學會英語,出現了所謂“啞巴英語”的現象。本文將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問題的根源,尋找對策,力求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聽力問題;對策分析
所謂學以致用,學習英語如果不能運用于實際生活,只是機械地為了應付考試的話,那學習英語的作用就被弱化了。作為小學必修課程,英語老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聽力上,既讓學生聽得懂,也會說,讓小學生英語聽說讀寫全面發展。
一、小學英語聽力教學問題之分析
首先,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一是因為受到考試的影響,學生必須按照考試的內容進行學習,聽與說能力自然而然下降;二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的重心也放在了讀與寫上,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喪失了英語聽和說的能力,對英語學習也失去了興趣。其次,以漢語作為母語的中國小學生,學習第二種語言并不是那么容易,對于英語學習基礎的單詞詞義理解都普遍存在困難的小學生,如何能在聽說上有出色的表現呢?對詞義的不解也是影響學生聽說的一大因素。再次,對于英語的聽說并不是簡單直接地將中文一一對應進行翻譯就可以的,文化傳統、社會背景完全不同的國家,語言語法也不一樣,語法又是學習英語道路上的另一阻礙,不懂語法,就容易被漢語束縛住,何以進行聽說呢?最后,受經濟水平條件的制約,地處農村偏遠地區的小學,沒有先進的聽力設備,又受到師資的影響,學生又如何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結合以上四點原因和筆者自身的工作經驗,特提供了以下幾點意見供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參考。
第一,在英語課堂上,老師跟學生應盡量用英語來交流,這樣不僅能夠訓練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讓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還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與此同時,全程的英語教學與交流,又營造了很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另外,在課堂上,可以適當添上學生自主英語交流的環節,比如,今天的天氣情況、自己的愛好,一起唱英語兒歌等也是一種提高聽說能力極其有效的方式,經過這樣的訓練后,學生在英語交流中會更加充滿自信。
第二,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傳統的英語聽力教學就是學生聽老師讀,效果可想而知,當學生對不太“純正”的英語口音習慣后,勢必對真實的英語語言有陌生感。英語聽力教學中應該結合多種方法,比如人機對話,好處就是排除了人為的因素。在設備方面亦多樣化,如錄音機、投影儀、電腦PPT,不同的設備可以營造不同的學習氛圍,如文本、錄音、視頻和圖像,為學生提供逼真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這些口音相對于教師更為規范,效果更為顯著。另外,觀看英語動畫片也是提升英語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科學選擇訓練內容,增強聽力實效性
1.選擇簡而短的內容
作為知識水平有限的小學生,英語聽力訓練除了注意以上幾點之外,更需注意的是聽力內容的選擇,內容不適合小學生,或難度大,都會使效果不明顯。所以在內容的選擇上,內容不宜偏難,當然長短也要適度。
2.合理安排訓練時間
學生的聽力訓練強度越大,效果可能越差,還有可能造成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喪失。因此在時間安排上應適宜,分散與集中相結合,同時選擇學生學習效果最明顯的時間段,在此過程中穿插能夠引起學生樂趣的小游戲、歌曲、活動等,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采取多樣的聽力訓練形式
第一,視與聽相結合,以降低聽力的難度,同時增加聽力訓練的趣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二,讀與聽結合,先讀后聽能增強學生對內容的印象,對內容的大致意思有所了解,降低聽的難度。第三,寫與聽結合,邊聽邊寫,不僅能提高聽力的水平,又能加深學生對詞匯的印象。第四,說與聽結合,也是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口頭復述所聽內容,增強聽力效果。
參考文獻:
[1]時麗靜.小學英語聽力的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2(22).
[2]丁 麗.提高小學英語聽力水平的有效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5(03).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頭道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