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青
摘 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存在感、成就感,確保學生能夠個性化學習,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和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
閱讀能力是學生最為重要的能力,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也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過分突出教師的主體作用,教師占用了學生的寶貴時間進行講授和分析,學生的主體性不能得到充分體現,學習熱情不高,效果不明顯。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模式,重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閱讀學習、能力提升上來,確保學生能夠個性化學習,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施翻轉課堂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較好的自主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更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
1.重視課前引導和任務驅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都是課堂上教師幫助學生閱讀,甚至是教師的講解替代了學生的閱讀。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機會和展示平臺,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沒有真正完成學習任務,教學內容完成了,學生能夠得到的知識和能力非常有限,尤其是閱讀能力沒有提升。教師為學生提供的任務要求在統一的時間內完成,很多學生感到時間和任務不匹配,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不統一,學習目標和學習結果不一致。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看,很多學生不習慣教師安排的任務,不喜歡教師規定任務強行安排完成,久而久之,產生一定的焦慮心理甚至反感情緒。依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前做好自主閱讀,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計劃自主安排,依照自己的喜歡的方式完成任務,能夠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閱讀中得到收獲與快樂,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2.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減少學生學習難度和焦慮情緒
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考試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初中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較為薄弱,缺乏必要的英語應用感知氛圍,英語思維能力有待繼續培養,所以,很多學生感到英語閱讀較為困難,不少學生文本閱讀了兩遍還是不知所云。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不能針對學生的基礎和發展等級,不少學生沒有理解,但另一部分學生感到教師還在反復講解自己已經理解的知識。有困難的學生學習自信漸漸消失,學習動力漸漸減弱,不愿意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還有不少學生想要閱讀更多的東西卻又不能脫離教師的節奏,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教師存在一定差異時又不能和教師爭辯,這樣的教學影響課堂有效性,影響學生的發展進步。但是,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準備,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感知文本內容,提前找到了自己學習的難點,能夠真正根據需要進行高效合作探究。而教師能夠根據任務單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講解,能夠幫助學生化解各種問題,降低學習難度,消除他們的焦慮情緒,養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逐步強化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閱讀自信,提升綜合能力。
3.引導學生積極設疑置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能力
問題是促進學生思考的重要因素,是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習層次、深化學習效果的最好途徑。有了問題證明學生認真研究了,找到不足,也就找到了豐富知識、提升能力的關鍵點。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問,能夠很好地強化他們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習能力。一直以來,很多學生不愿意發問,大部分學生課堂上沒有什么問題。在創新教育主導的今天,必須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已經有了一定的問題,教師做好引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根據問題內容提出一些基本性的問題,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并向學生提供一定的開放性問題,組織學生大膽發問,教師將學生的問題做好整理,對于集中的問題重點分析,并根據教學需要做成不同的微課視頻,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安排認真學習研究。
4.立足閱讀理解能力培養,注重口語表達交際和寫作能力鍛煉
閱讀教學是一項綜合性能力訓練,翻轉課堂模式的英語教學不是單一的知識講解和能力訓練,而是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在引導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由表達交流,展開情境模擬,進行綜合交際表演,既能夠強化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效果,又能夠真正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培養思維,做好信息吸收,在表達中學會運用,在寫作中強化應用,真正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讓學生能夠在運用中不斷提升。
總之,翻轉課堂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能夠真正突出學的主體地位,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存在感、成就感,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和全面發展,服務學生的終身發展,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 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4).
[2]趙興龍.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02).
(作者單位:江西省宜春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