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1、 《十二生肖課程》緣起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與運用,一直擔任低年級段語文教學的我,逐漸習慣了利用電子書、各種格式的電子圖片、PPT幻燈片、MP3、視頻光盤等多媒體元素輔助自己的課堂教學。待有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后,我又對信息技術環境下校本課程的開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幾年前,我利用網絡資源與數碼相機下載、加工、積累了數百部電子版的經典繪本,在學校里開設了第一門校本課程——《農村小學繪本師生共讀》,還以PPT的形式為低年級的學生設計了大量童謠,其中多數都是一些有關小動物的專題童謠。后來,在區教研員韓春梅老師的建議與指導下,我又將這些有關小動物的童謠幻燈片進一步改進,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精心制作了十二個動物專題,形成了現在的《十二生肖課程》。
2、 《十二生肖課程》的目標3、
立足課堂,讓低年級小學生在樂學享受的氛圍中以各種形式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借助課件中的圖畫誦讀兒歌、童謠,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從而積累大量的語言資料;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通過幻燈片中為數眾多的色彩鮮艷、別具一格的精美藝術畫面,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寬,其審美能力、藝術欣賞能力都在無形中得到提升。
三、課程對象
全日制一二年級學生。
四、《十二生肖課程》的內容與實施
課程的主題是“十二生肖”, 以每一種生肖動物為專題分別制作十二個PPT教材,整合文本、圖片、視頻、MP3等資源,,我以自己的屬相“兔”為例,對每一個生肖動物專題的學習進行詳細的介紹。
(一)制作 PPT教材
每個PPT教材由多個版塊組成,如生肖兔專題的PPT教材包含“與兔相關的中國傳統文化”、“與兔相關的各類兒童文學”、“與兔相關的藝術欣賞”三大板塊。其中,第一板塊由 “兔的漢字演變”、“與兔相關的文化傳說”兩部分組成;第二板塊由“與兔相關的童謠”、“兔的經典兒童故事”、“兔的繪本”三部分組成;第三板塊由“國畫中的兔”、“年畫中的兔”、“兔剪紙”、“圖郵票”、“兔的兒童歌曲”五部分組成。
(二)課堂學習展示
1、“與兔相關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
由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小,在學習這個板塊時,主要是以我的講解和學生欣賞圖片為主。學生在欣賞過“兔”字從甲骨文、金文到現代文字的演變圖片后,便可直接了解學習與兔相關的文化傳說——“玉兔搗藥”、“兔兒爺”。
課上,學生們聽我語速緩慢、娓娓動聽地講述著:“傳說有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及兔子乞食,狐貍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濟老人,但只有兔子沒有,后來兔子告訴老人:‘你們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進去,神仙們大受感動,于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后來,玉兔就在廣寒宮里和嫦娥相伴,并搗制長生不老藥。”
“兔兒爺是舊北京中秋節的兒童玩具。兔兒爺的造型注重衣著的華麗和面目五官的神情,通常二目直視,三瓣嘴緊閉,臉蛋上施淡淡的胭脂,俊秀中含威武,端莊中有稚氣,活潑生動惹人喜愛。關于兔兒爺還有一段傳說: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是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為百姓們治病。玉兔變成了一個少女,她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們為了感謝玉兔,紛紛送東西給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的,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為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宮中去了。于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千姿百態,非常可愛。每到農歷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給她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她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她為‘兔爺兒、 ‘兔奶奶。”
與此同時,學生們還能從幻燈片上欣賞到我從網上精心收集到的與講述內容完全相匹配的“玉兔搗藥”、 “兔兒爺”的圖片,更有效地促進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2、“與兔相關的各類兒童文學”的閱讀。
在“與兔相關的童謠”部分的學習中,我主要采用師范讀、學生跟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讀、學生自由讀、指名嘗試讀、加動作讀等方法,使學生很快就能達到熟讀成誦的水平。到目前為止,像《淘氣的小白兔》等等這些音韻和諧、瑯瑯上口的童謠,我班的一年級學生已經能背誦得十分熟練,其他生肖動物專題中還有一些說唱性質的童謠,學生們也完全能做到“張口就來”。
3、“與兔相關的藝術欣賞”。
在這個版塊的學習中,學生們會欣賞到與“兔“相關的大量國畫、年畫、剪紙與各式各樣的國內外郵票。除此之外,學生們還可以欣賞并跟著音頻學唱與“兔”相關的兒童歌曲——《小白兔乖乖》、《小白兔白又白》,低年級段的學生們在跟著歌詞學唱歌曲的同時,無意間會識得數量不少的生字,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