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旺
【摘 ? ?要】如何使高中體育課充滿生命活力,使體育課堂真正的回歸生活,屬于生活,成為學生健康成長和順利發展的土壤,使所有的中學生具備一定的運動能力和水平,得到健康的身心發展,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所有體育教師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目標 ?興趣 ?規律 ?機會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70
有效是指做事有效果,產生效益。體育課堂教學有沒有效益,是指學生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后,在身體健康、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有沒有獲得實實在在的進步、發展。它表現為: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掌握到掌握,從不熟練到熟練的變化和提高。這里的進步或發展不僅有體育健康知識和技能獲得這一方面,還包括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一、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揮教師教學行為的核心,許多教師在備課時,把教學目標(學習目標)定得太高,希望一節課下來,學生在諸多方面都能有很大收獲,所以定目標時,各個學習領域面面俱到,但往往事與愿違。學生往往受興趣、身體素質、生理狀況等因素影響,對某些技能、素質的學習效果不是太理想,那一節課下來,目標達成度就很低,那這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目標,在其他平行班級的教學中要作出合理調整,要有側重點。如籃球教學中,某節課,教師安排的內容是行進間運球和低手上籃,在第一個班級教學后,發現學生掌握行進間運球技術不好,低手上籃更是一般,目標達成度很低,那在下面的教學中要把運動技能目標進行調整,可以考慮將低手上籃淡化處理,在以后教學中另作安排。
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興趣
每節課的體育課教學,往往有些學生會偷懶,沒有學習興趣,沒有訓練的興致。怎么辦呢?這就是體育教師必須解決的一個首要問題,必須邁過去的一個“門檻”。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職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边@一“興趣”被激發了、被喚醒了,學生就有了學習的熱情,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我們上體育課就會輕松了許多,就能讓體育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體驗成功,激發興趣。由于班級中學生素質良莠不齊,因此,要使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可以有一個彈性的標準和要求。在體育課中運用分層的教學有很好的效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體育學習的快樂,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樣一個動態的分層,每個人都有一個基礎層次,同時亦可上升下降,從而起到嘗試多個層次,體驗多個成功,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最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2.靈活多樣,激發興趣。要把教學內容組織得生動活潑,使學生感到新穎。如讓學生做準備活動時,應杜絕單一無味的練習,根據教學內容不斷創新一些花樣,如游戲性比賽、新穎的體操或舞蹈,有條件的還可配上優美的音樂伴奏,更能烘托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使之愉快完成練習。只要教師注意教材內容安排的新穎性,教法手段運用的多變性,充分體現體育課的活動性、游戲性和娛樂性,就能提高學生的求知欲,發展和激發學生體育興趣。
3.引入競爭,激發興趣。學生的特點是爭強求勝,渴求表現自己,競爭又是體育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在教學中應創設競爭情境,提供競爭機會,讓他們在競爭中展示自己,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競賽的內容、形式要多樣化。如:個人與個人,小組與小組的比高、比遠、比快、比反應、比質量、比作風等,競賽結束時,教師必須進行小結和講評,表揚優勝者,以示鼓勵,滿足學生的好勝心理;對于失敗的同學則要鼓勵他們振作精神,爭取再賽的勝利。
三、制定符合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的教法和學練過程
一節體育課要很流暢的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其教法和學練過程設計要合理而且緊湊,影響體育教學環節合理性的因素很多,如時間安排、教學內容順序的安排、隊伍的調動、教學輔助手段的安排、學生學習方式的安排等,每節課下來,教師要根據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情況來調整教學環節,調整后的教學環節要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所任教的平行班級有幾個,每班學生情況有所不同,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及掌握程度都不同,那作為教師在第一個班級授課后,要根據將要任教的班級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環節,讓學生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內能最大化的完成教學任務。例如,有些教學輔助手段不一定要在所有班級都實施,每個練習的次數和負荷在平行班級中不一定都要相同。
四、提高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要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也就是說體育教學的最終結果要通過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來體現。而學生進步與發展的核心在于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積極主動的去探索、理解、掌握知識的原理與動作技能要領,而不是教學活動的旁觀者或被動接受者,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而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需要適當的時間與空間。朱小蔓教授曾經說,“今后對學生培養,一定要給他們創造學會學習、運用知識的條件、時間和空間”。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具備足夠的時間空間時,才會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減少教師課堂講授的活動量”,把自主學習的過程讓給學生,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鍛煉手段、練習伙伴、安排練習量、練習密度、進行鍛煉。在自我鍛煉中有意識地運用自己已有的體育知識經驗、認知結構和情意結構去同化外界的教育影響,對它進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使新舊知識和新舊技能進行新的組合,這不僅使學生在自我鍛煉中學到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而且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學生從中體驗到運動樂趣,對體育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從事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龍添,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中國學校體育》2012年S1期.
[2]鄭立峰,對提高高中體育課選項教學實效性的幾點認識,《考試周刊》2013年37期.
[3]白彥文,以興趣激發為抓手,提升高中體育教學的實效性,《考試與評價》2014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