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楚澌?董騰?陶秋旺?伍瓊芳?易靈芝
摘 要:實踐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校企合作對于學校和企業雙方來講是一種雙贏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實踐表明,在校企合作組織學生實習中,存在工程項目所在地的分散性、工程項目類型的各異性、實習內容的局限性、學習時間的沖突性等突出問題,需要系統的研究和實踐來進行解決。
關鍵詞:土木工程;校企合作;實習場地;教學實踐
1.研究背景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兩個重要環節。對土木工程專業而言,實踐教學是主要的教學環節。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成功的,它被國際上高等教育成果普遍證明。
建立高校和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客觀需要,是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客觀需要,也是高校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并自我發展的客觀需要。
在校學生的實習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環節。實踐表明,當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2.實習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工程項目所在地的分散性。校企合作中,企業為學校提供了實踐場地,而建筑施工企業工程地點具有不固定性,因此合作組織實習時在地點上,出現了分散性問題,主要原因是聯系實習單位較困難。眼下大部分施工單位不愿接受學生實習,擔心學生實習會影響工程進度,害怕出現安全事故。這樣既不便于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學習,也不利老師的統一指導和管理。
(2)工程項目類型的各異性。以建筑工程為例,常見的建筑類型有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兩大類,而民用建筑又分為商場、醫院、圖書館等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等。結構類型包括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核心筒結構等。不同的建筑和結構類型所涉及的專業知識大相徑庭,土木專業的教學目的是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學生對各種類型的建筑都應當有一定的認識。要求學生把常見建筑類型都實習一遍,顯然是不可能的,企業往往有自己的專長,學生的時間也有限。
(3)實習內容的局限性。由于經費不足,實習點少,實習內容往往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在施工現場學生一般只能了解部分施工工序,對施工招標投標、施工組織管理、工程監理、工程預決算、事故處理等內容往往不能多方面兼顧,實習效果會因此而打折扣。另外,企業往往把學生當做廉價勞動力,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在實習時往往從事一些機械重復性的工作,簡單操作且輪崗換崗幾率低,學生得到的只是一些技能操作,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應變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無法得到鍛煉。
(4)實習時間的沖突性。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與實際工程項目嚴重脫節。一般土木專業實習時間安排在兩個月左右,而單位工程的項目施工周期大都在10個月以上。這樣就導致學生在學校安排的實習期間內,只能參與到部分分項工程中去,缺乏對整個施工過程的了解,對施工中出現的設計、建設、監理等各方面缺乏接觸,不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因而學生的學習內容達不到實習大綱的要求,更加無法適應企業的需要,以致學生在校學習到的知識難以解決企業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
(5)企業缺乏參與教育的動力。目前,大多數企業并不愿意接受高校學生到單位實習。其主要原因是企業和學校的目的不一致,雙方缺乏溝通,不能形成互相有利的雙贏合作模式。一方面,高校的培養計劃、教學過程、課程設置與企業需求不一致,缺乏對合作企業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其主要目的是創造最大化的經濟利益,實踐經驗基本空白的高校學生對其而言不但不能創造經濟方面的價值。
3.結論
當前我國土木類專業的培養較多地提倡寬口徑,也就是說對本科生的專業面提出了要求,近年來通過對學生就業情況的統計也表明較寬的專業知識面更適合當今的市場需求。
校企合作能使學校更好地了解到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需求及其發展趨勢,將不斷促進學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能促使學校把學生的培養過程與企業對第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的要求有機結合起來,使培養的人才適應企業、行業、社會的需要,降低企業的培訓成本和勞動成本,能有力地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校企合作對于學校和企業雙方來講是一種雙贏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面對工程項目所在地的分散性、工程項目類型的各異性、實習內容的局限性、實習時間的沖突性以及企業缺乏參與教育的動力是實習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需要系統的研究和實踐來進行解決。
參考文獻:
[1]汪佩偉,李 帆.當代美國產學研合作的發展趨勢及其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07):113—115.
[2]羅福午.土木工程(專業)概論[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南華大學城市建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