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廣
摘 要:隨著經濟、科技和社會的變革,培養富有創業精神,擁有創業才能的勞動者,是21世紀社會最大的需求。從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我國教育發展的規律來看,創業教育必將滲透在各種教育形式中,成為國民教育發展的主流。
關鍵詞:職業教育;推行;創業教育
一、在職業教育中推行創業教育的社會現實性
首先,職業教育的辦學觀念是“以人為本”,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人才。所以在教學中既重視學生德、智、體、美的發展,又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素質的培養。單從這方面來看,就優于普通教育。如果讓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和職業技能的畢業生再擁有一定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素質,那么使之走上創業之路,一定會給社會做出不可估價的貢獻。
其次,當前“大學生就業難”“下崗人員再就業”等一系列問題,均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難就業的人們,普遍將自己的前途寄希望于社會就業,下崗人員中,許多人因無其他特長,在難于就業的情況下,就將生活寄托在政府撥款、社會救濟上。這些人普遍缺乏創業思想,很少有人有“創業以使自我就業”的想法。所以國家因此而加重了負擔,社會的運轉加大了負荷。這便造成了勞動力巨大浪費。
最后,創業教育的宗旨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與開拓精神,以適應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并將創業作為未來職業的一種選擇,這就需要人們轉變就業觀念。在職業教育中推行創業教育,對于需要就業和再就業的人群來說,將是一種“安全”的選擇,更主要的是能使勞動者發揮出最大的潛能,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對接受職業教育的人們實施創業教育,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創業心理素質及創業綜合能力,使他們走上創業之路,既創造就業位置,又創造社會財富,有很強的社會現實性,何樂而不為呢?
二、實施創業教育,應重視以下幾個要素
1.推行創業教育,必須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業意識和創業心理素質
創業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教育。創業教育,最先重視的就是要讓學生實事求是地對待就業問題,轉變過去陳腐的就業觀念,讓受教育者將“自己受雇于人,賺別人的錢養活自己”的觀念,改變為“為了自己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下去,自己必須創業”的創業思想。要讓學生自覺地接受創業理想和信念教育,自覺地增強社會責任感,自覺地清醒認識就業的發展趨勢。當然,要達到這些目的,施教者必須真正下點功夫,使受教育者學有方向,干有目標。要造成一種氛圍,促使學生明白成功的創業者應該具備哪些心理素質,從而自覺地進行自我培養。
2.推行創業教育,要培養受教育者的綜合創業能力
創業活動要求學生具備自主、自信、勤奮、堅毅、果敢、誠信等品格與創新精神,要求學生培養未來創業者與領導者的成就動機、開拓精神、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不僅傳授關于創業的知識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像企業家一樣去思考。其次,創業需要創業教育提供基礎,需要經過嚴格的學術訓練和知識儲備,使未來創業者具備戰略眼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營銷能力和決策能力。我們實施創業教育,就是要改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改單純的知識教育為綜合能力的教育。培養受教育者的綜合能力,不僅要培養他們的專業技能,還要培養其組織實施工作任務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運用學習與工作方法的能力,對外界壓力的忍耐能力等。因此,職業教育,必須重視受教育者實踐技能和適應社會綜合素質即綜合創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
3.推行創業教育,學校和社會要緊密結合
學校和社會,特別是有關政府部門必須為畢業生創業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力求做到政府創造環境,勞動者創造財富的有機結合。特別是農口專業的學生,土地,良種,經費,經營項目,產品銷售等,都要有暢通的渠道,而初出校門的年輕人往往都沒有開拓這些渠道的經歷與資歷。因此,我們的職業學校應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配合與支持,幫助年輕人去打通各種渠道,這是創業教育能夠長期推行的一個重要保證。
創業教育,國外已經推行近30年,并取得了積極的社會作用。但在我國它還處于萌芽狀態,如果將創業教育實施于每一個勞動者,使他們都能具備創業思想,創業精神以及綜合的創業能力,并為創業去不斷奮斗,那么,未來的世界必將是創業者的世界!
參考文獻:
[1]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J].教師,2013(32).
[2]康永久,施鐵如,劉良華.教育敘事:來自廣州的視角[J].教育導刊,2003(12).
(作者單位:山西省屯留縣職業高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