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摘要:《文成公主》是一個取材于古代民間傳說的創作歌曲,著名作曲家印青以此曲歌頌文成公主這位偉大女性。本文從歌曲的背景、音樂分析兩個方面為完整演繹這首作品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文成公主 歌曲背景 音樂分析
由張名河作詞、印青作曲的《文成公主》經過2010年第十四屆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中王慶爽首唱后,得到一致好評,并被各大院校選作聲樂演唱教學曲目。《文成公主》是一個基于歷史事件的敘事歌曲,作曲家印青在這類題材上的創作頗豐,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聲樂作品的題材。
一個聲樂作品的完美演繹少不了充分的準備,這不僅包括自身演唱技巧的掌握,還包括音樂要素的分析和歌曲內涵(即歌曲的創作背景)的把握,也就是說要準確的把握好作品的一度創作與二度創作的關系。對于歷史神話題材的聲樂作品來說,還需要對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的基本原型進行深入的了解。
一、歌曲的背景
(一)故事的原型把握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室女李雪雁。貞觀年間,唐朝周邊的民族和部落紛紛派遣使節出使唐朝,希望與唐朝永結親好。在眾多求親使節中,吐蕃使節祿東贊贏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賞識。于貞觀巧年李雪雁被封名為“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聯姻。文成公主入藏,隊伍龐大,并帶去了“金玉書櫥”、綾羅綢緞、谷物種子、中草藥、蠶種等帶去的這些豐厚物資和技工技術,為日后吐蕃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成公主為了民族大義不畏艱險,來到雪域高原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后又積極地融入藏族人民的生活,同時把漢族的優秀文化傳播給當地人民,為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促進了民族和諧與唐蕃之間的文化交流。
(二)歌曲的創作背景
文成公主的故事一直被人們頌揚著,吐蕃人民對她的感恩之情一直持續著。在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年代,結合當下我國提倡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精神內涵,出現了以贊歌形式的作品《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的詞作家張名河用細膩的筆畫勾勒出了整個故事,文風凄美而大氣,從文成公主入藏到入藏后的生活再到人們的贊頌,真摯深情的刻畫出了一位深明大義,為了民族團結而毅然和親的偉大女子形象。曲作者是從小生活在部隊,深受強烈愛國思想影響的印青,他用深厚的文化素養和精湛的作曲技巧把詞曲中景與人相結合的形象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詞曲的完美結合彰顯了文成公主的偉大光輝,蘊含了吐蕃人民對文成公主的感恩情懷,弘揚了中華民族統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
二、音樂分析
聲樂作品《文成公主》從曲式結構方面來說是一個有前奏帶尾聲的二段體的作品,為4/4拍子的民族七聲的清樂F羽調式。在六小節的前奏中,以號角聲引入音樂,古時儀仗隊伍形象就在號角與鐘聲的三次交替中巍然出現在聽眾眼前,同時號角聲也是藏族宗教元素的融入,這是一支龐大的遠嫁車隊即將踏上征程。文成公主將要辭別自己生活已久的故鄉,踏上遙遠的他鄉之路。接著以一小節的反向進行旋律連接到歌曲的主旋律,即八度音程級進下行的低音聲部與三十二分音符級進上行的高音聲部反向將旋律推進主旋律。
整首作品分兩段歌詞,第一段既描寫了沿途之景,訴說文成公主內心惆悵又免不了的期待的心境。整段以一小節的連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為八句,又可分為兩個起、承、轉、合方整的四句結構。“身邊是錦繡繁華,滿目是青山如畫,卻為何縱別離,雨雪走天涯”中以景物的美好來映襯文成公主內心的惆悵。眼前這如畫的美景,“錦繡繁華”的生活即將離我而去,我將歷經艱難冒著“風雪”去到那異國他鄉。“卻為何”三字將景物的美麗畫風完美的“轉”到了文成公主內心的惆悵與不舍。“朔風吹勁草,馬蹄踏流沙,車前才曉月,車后又晚霞”以景物的動態把和親路途的艱辛描寫得淋漓盡致。“勁草”與“流沙”把簡單的靜物加入形容詞凸顯出了路途的難度。“吹”“踏”兩個動詞把整個畫面活化了,“才”“又”這對關聯詞把日夜兼程的辛苦與無奈描繪出來了。
高潮部分“喜馬拉雅,為你獻哈達,往日只覺乾坤重,今日方知情無價”以地域最具特征之物喜馬拉雅山來指代吐蕃,吐蕃人們獻上潔白的哈達盛情地迎接著文成公主的到來。以往只覺得身負著國家與民族的重任,如今到了吐蕃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里的真情與淳厚。“阿姐甲莎,阿姐甲莎,從此高原是你家,是你家。”“阿姐甲莎”在此是對文成公主的尊稱,語重心長地對文成公主述說高原人們的心聲,今后吐蕃就是她的家。
歌曲的第二段與第一段的句式特征基本相同,只是在詞義上發生了變化,第二段主要描述的是文成公主逐漸融入到吐蕃人民的生活。“雪蓮花”、“奶茶”、“經幡”、“經筒”都是藏族最具特點的事物,這是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的真實寫照,“與君恩愛”和睦幸福,然而還是會“常思念”“牽掛”著生我養我的國度。“冰雪染白發”說明文成公主在這片新的土地生活到了白頭,以“和睦”而“傳佳話”。最后一句著重點明吐蕃人們對文成公主的無限感激與崇敬。“萬民心中是你家”傳達的是一種對文成公主頌揚與懷念。
從整體上把握了這首歌曲的風格是一首對歷史人物的頌歌,了解了主人公文成公主的心理變化,那么演唱這首作品就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在演唱過程中要適當地調整自己的角色,要求細膩地演繹景與情的結合,高潮前聲音線條稍柔和,含蓄地述說,高潮要大氣深情地頌揚,語氣層層遞進。
一個聲樂作品的完美演繹必須建立在演唱者對作品的完整的把握之上。音樂是用來表達情感情緒的,因此聲樂不是單純演唱技巧的自我磨練,還需要對作品的進行詳細深入的研究,逐字逐句地推敲出詞曲作家們的創作意圖,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二度創作這才是完美。
參考文獻:
[1]楊佩俠.談敘事歌曲《文成公主》的音樂形象塑造[D].太原:山西大學,2013年.
[2]姜莉麗.淺談聲樂作品《文成公主》[J].北方音樂,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