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雨
摘 要:文章分析了語言學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與借鑒,探討了隱喻認知理論、生態語言學理論對高校英語教學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語言學理論的應用來幫助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望引起重視。
關鍵詞:英語教學;語言學理論;啟示;借鑒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趨勢下,英語的應用與學習更加重要。特別是在高校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之下,對英語教學所提出的要求越發嚴格與具體。為了滿足更加嚴格與全面的教學目標,就必須利用語言學理論,為英語教學內容的改革及完善提供動力,從而達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本文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一、隱喻認知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在人類運用語言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當中,隱喻是最常見的語言表現之一。作為一種特殊的認知手段,隱喻認知是人們以具體經驗為重構復雜并且抽象性概念的一個過程。在語言應用的過程當中,人們通常傾向于使用自己比較熟悉的概念來理解相對陌生的事物,從而不斷豐富對世界的認知。從這一角度上來說,隱喻認知理論實質上強調的是自一個認知域向另一個認知域發展的過程。在英語教學的過程當中,許多語篇文本中(可能是情感,時空、人體等多種因素)均含有一定的隱喻思維內容。教師若能夠準確應用隱喻認知理論,就能夠在英語教學中發揮充分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例句:“Avian influenza:perfect storm
now gathering?”在以上有關“禽流感”的語句中,將“禽流感”病毒的危害性與大眾所熟悉的“暴風雨”概念等同起來,將“禽流感”與自然災害相似的破壞性形象展示出來,使讀者能夠認識到“禽流感”所具有的巨大沖擊力、侵襲性和蔓延性特點。利用這種概念隱喻認知理論,使陌生概念與熟悉概念之間形成了一種平行對應的關系,這種連貫性的方法能夠有助于預測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對這種理論的合理應用,能夠幫助學生發掘語篇中關鍵詞匯的深層次含義,對培養閱讀理解能力,提高閱讀效率而言非常重要。
二、生態語言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生態語言學作為近年語言學中關鍵理論之一,以全球語言以及文化的和諧共存作為關注對象。當前,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應用非常廣泛,且已經滲透至我國社會的各個層面當中。在這一背景之下,如何正確處理英語語言學習與本民族語言文化維護之間的關系,是高校英語教學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在當前,漢語中也開始充斥大量的英語音譯詞匯,如“派對”對應“party”,“雷射”對應“laser”,“蕾絲”對應“lace”,“曲奇”對應“cookies”,“培根”對應“bacon”,“芝士”對應“cheese” 等。除英語音譯詞匯外,也不乏一些漢英夾雜的變形語句,例如“I服了U”“e網情深”,等等。在文化滲透的背景之下,以生態語言理論為指導,能夠使英語教學更好地維護本民族語言文化,同時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英語語言的學習技巧,了解西方語言文化。
具體策略如下:第一,針對學生熱衷于過西方節日的習慣,教師可以在節日來臨時鼓勵學生上網查詢這些節日的文化淵源,在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同時提高英語閱讀能力。而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也需要引導學生對這些傳統節日的文化背景進行了解,兼顧中西方文化認知水平的提高;第二,需要及時指出學生所使用的音譯外來語中存在的錯誤,例如,“粉絲”一詞來源于“fans”,而“fans”在英語中是復數形式,因此“我是XX的粉絲”這種語句實質上是錯誤的,只有在母語中無法找到對等詞的時候才能夠使用音譯詞,以免因錯誤使用音譯詞而給交際帶來不良影響。
作為一門有著高度實踐性特點的學科,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以及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求以語言學為主導,利用語言學關鍵理論來指導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為英語教學提供理論依據,從而促進英語教學質量與水平的提高及完善。
參考文獻:
[1]李金華.文化策略與原則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1):183—184.
[2]承 雨.論英語教學中的跨語言策略[J].醫學教育探索,2010(04).
[3]許先文.語言具身認知原理及英語理解的心理模型[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
(作者單位:淮陰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