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艾?胡小鴿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這與全人教育理念相悖。解讀全人教育的內涵,并結合中職校德育教學現狀,分析引入全人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并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全人教育理念;中等職業學校;德育
1.全人教育的內涵解讀
(1)全人教育的內涵。日本教育家小原國芳在他的《全人教育論》中說:“全人教育就是完全人格、和諧人格的教育。它的教育內容應該包括人類文化的全部,而缺乏人類文化的教育則是畸形的教育。”
(2) 全人教育的教育目的。從字面上,“全人”可以理解為具有完整人格,且在發展過程中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有所偏失,得到全面發展的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報告中指出:“為了科學研究和專門化的需要,對許多青年人原來應該進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養被弄得殘缺不全。”而“全人教育”以塑造未來為目的,倡導以“育人”為本分,強調以開發人的理智、情感、身心、美感、創造力和精神潛能為教育目的。
(3) 全人教育的培養目標。全人教育的培養目標在于“全”,這不僅僅意味著培養人的全面素質,更蘊涵著一種廣闊而博大的世界觀。全人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完全的、整體的人,使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中職德育實施的現狀
一是德育目標過分強調社會的價值,忽視個體的價值。由于過分強調社會價值,強調共同的價值取向,傷害了個體的積極性,以至于個體對于社會價值是知而不信,知而不行。
二是在德育工作中,學校德育工作者逐漸趨向于專人化。主要是班主任、學生處和保衛處等負責學生的德育工作,而其他的科任老師只是進行教學工作,這樣的德育工作不是全員的,而且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難度,亦難以取得想要的成效。
三是德育內容過分強調道德認知, 忽視道德情感、意志及行為。在學校中,我們主要是學習有關德育的一些學科,強調知識的學習,而不注重行動。
四是德育方法太過刻板教條。教師在德育工作中說大話、擺道理,道德教育變成道德說教。在德育學科的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內容枯燥乏味,考試死記硬背。
3.全人教育理念引入德育模式的必要性
中職校在德育教學過程中出現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而全人教育理念的引入,能讓德育教學得到重視。另外,現在學校德育教學的內容偏向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必要的職業道德和法律常識教育,而全人教育觀念是人的各個方面都得到發展,這提示我們在德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關注職業道德和法律常識的教育。此外,在學校德育活動中,老師大部分注重德育認知的教育,忽略德育情感、德育意志、德育行為的培養。
4.全人教育理念下中職校德育
(1)德育目標。社會本位的德育目標認為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個體本位的德育目標認為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而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因此不應該偏重于一方而忽視另一方,應該把社會目標和個人目標統一起來。國家教育部門可以聯合其他部門一起全方位了解中職學校學生的德育現狀,從宏觀上制訂切實可行的兼顧社會目標和個人目標的中職學校德育目標,對中職學校教育者進行不間斷培訓,讓他們正確理解并積極實施國家確定的德育目標。
(2)德育內容。德育內容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在實際的德育過程中應該包括這四方面,不管哪一方面都不可偏廢。作為職業學校,更應該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品質,為國家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的勞動力。
(3)德育方法。德育過程中,德育工作者應營造良好的校園物質文化環境。具體做法如下:加大德育力度,召開學生家長會、組織家長一起討論德育內容,闡述各自的觀點,讓家長有意識地在現實生活中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德育;組織學校人員對社會其他成員進行宣傳工作,給每個學生發德育倡議書,讓學生知道哪些是校園里存在的不文明現象;開展宣傳月活動,在校園內舉行文明班級評比、演講比賽、黑板報、主題班會、法制教育等專題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領悟真諦、凈化心靈,從而培養良好的品質;多張貼勵志、文明向上的標語、標牌。讓學生能切實感受到學校德育的決心,并能促動學生主動督促自己加入到創建文明校園的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左國勝.中職學校實施全員育人導師制德育模式初探[J].職業教育研究,2013(08).
[2]張全亮,張 峰.做好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的對策[J].德育研究,2013(36).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