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 范華嶺
摘 要: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構筑了豐富的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全新的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引起了教師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全新的課程教學資源組織方式和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影響或改變著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因此,要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課堂改革,必須重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及教學模式。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重構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所承載的信息化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給現(xiàn)代化教育教學課堂改革注入了新的聲音和活力,教學流程變革所帶來的知識傳授的提前和知識內化的優(yōu)化,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要義之所在。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要求教師既要有扎實的本學科知識、廣博的跨學科知識儲備,又要有敏銳的思維能力。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可行性
1.作為課堂實施者教師的分析
新課改的推行,使得“合作、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得以推廣。隨著教育信息化和網(wǎng)絡教育的普及,教師的教學觀念得以更新,教學方式得以改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教師如何更有效地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激發(fā)了教師主動改革課堂教學、探究課改新理念的動力。
2.作為課堂主體學生的接受分析
翻轉課堂創(chuàng)設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學生自己掌握學習。利用教學視頻,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學習時間,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教師和同伴尋求幫助,增加了師生之間互動和個性化的溝通。采用在線學習和個別化指導相結合的混合模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獲得個性化的教育。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
1.對教師教育理念的挑戰(zhàn)
(1) 促進教師對學生的重新認識。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自主學習者和合作學習者。
(2) 促進教師對資源的重新理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進一步打破了過去教育資源的封閉性和壟斷性。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選擇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符合課程標準的資源來制作微視頻和導學案。
(3)促進教師堅定終身學習的理念。在信息化時代,由于知識更新的速度和周期都很快,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新課程,才能適應新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2.對教師知識結構的挑戰(zhàn)
一般來說,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本體性知識(特定的學科知識)、實踐性知識(課堂情景及與之相關知識)、條件性知識(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三個方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在十分鐘左右的微視頻中,教師更要合理規(guī)劃,分配好講解與提問的時間,注重條件性知識的運用和實踐性知識的傳授。
3.對教師學習能力的挑戰(zhàn)
教師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改變自我。微課的制作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掌握和運用新技術的能力。
4.對教師專業(yè)態(tài)度的挑戰(zhàn)
對教師而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容易使部分教師產生職業(yè)倦怠感,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探討,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夠讓教師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地總結,從而獲得啟發(fā),更好地指導教學。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構
1.教師角色重定位,實現(xiàn)翻轉課堂的“基”
傳統(tǒng)的“教師—書本—課堂”教學方式中,教師是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視頻—課堂—教師”式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則將學生看成是具有較強能動性和濃厚興趣的學習者,教師通過制作視頻、組織課堂、課后輔導來促進學生學習,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其教學方式的轉變,使得教師角色正經(jīng)歷著一次新的建構。
(1) 教學視頻的研發(fā)者與建構者。翻轉課堂要求教師能夠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具體要求,自行設計、錄制教學視頻。不僅要求教師會錄、能錄,還要求錄制的視頻結構合理、條理清楚、聲畫清晰、互動性強、有吸引力、引導性強、結構清晰。教學視頻研發(fā)者與建構者的角色對教師的視頻錄制技能、教學設計技能、教學知識處理能力、知識講解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2)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與參與者。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講授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和認識,從學生情感需要出發(fā),有效地引導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的教學。教師不僅要有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好探究活動、組織好課堂探究和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在對話、交流和合作中發(fā)展自我;還要通過對話,將自己融入課堂討論,在討論中發(fā)表觀點,適時質疑,及時引導。
(3)課后學習的輔導者。課后探究是學生知識深化、技能提升的過程,此時,教師則轉變成學生課后探究活動的輔導者、促進者,引導學生在學習之后及時反思,記錄所思,外化所思,進而促進知識升華。
2.教師課程教學設計重組織,優(yōu)化翻轉課堂的“量”
課程教學視頻是翻轉課堂教學的關鍵一步。教師在制作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制作精細化的教學視頻(根據(jù)課程內容,細化課程知識,形成涵蓋課程教學所有知識點的“知識點組”體系,同時還要設計視頻錄制方案和講解方案),這對教師處理課程知識內容的能力與教學視頻設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制作微視頻的能力(考慮到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視頻時要巧用案例,給學生預留適當?shù)臅r間,調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引導其運用課程知識的能力,進而提高教學的互動性)。
3.教師教學評價方式重組合,強化翻轉課堂的“質”
由于翻轉課堂涉及學生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個人時間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等,以紙質筆試的傳統(tǒng)測試方式是無法測出學生在翻轉課堂中全部的學習效果的,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評價方式。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方式,要摒棄傳統(tǒng)的以分數(shù)、升學率為主的評價體系,建立教師教學評價新機制,由師評向自評、生生互評的評價方式轉變,多維度評價確保評價的科學性;由單一評價轉向多元智能評價,實現(xiàn)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評價的目的由選拔轉向改進,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反饋、改進及強化的教育功能。
翻轉課堂迎合了我國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下的創(chuàng)新學習和教學模式,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教育專業(yè)的提升需要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研討、不斷實踐,在反思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充分利用教師教學改進計劃;教師還需要在課堂中敏感地意識到多數(shù)學生的困惑,及時形成解決方案并給予引導。同時,教師還要具備較強的課堂討論組織技巧和引導能力,從而有效地引領課堂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 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30(04).
[2]丁建英,黃煙波,趙 輝.翻轉課堂研究及其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1).
[3]趙興龍.翻轉教學的先進性與局限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3(04): 65.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