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美
【摘 ? ?要】初中地理由于其學科性質,經常被學生和家長忽略,筆者認為教師要進行生活化的教學,就要改變學生和家長的錯誤認識,提高學生的地理能力。本文對如何進行生活化的地理教學做了簡單的論述,希望對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地理 ?生活化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088
在當今社會背景下,教育更加注重實用性,學生和家長受社會壓力的影響也更加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這就對他們所學的課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為很多學生和家長對所學的課程并沒有正確的理解,導致家長和學生對教學課程產生誤解,學生很容易對所學課程有所偏誤,不利于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在眾多學科中,初中地理就經常成為學生和家長忽視的學科,認為地理并沒有什么用,學生發現學了地理后似乎也沒有什么用處,因此,學習興趣會大大降低。針對這種現象,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生活化的教學,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價值,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在教學中培養教師生活化教學的意識,促進地理生活化
要想促進教學的生活化,讓學生認識到地理在現實生活中的用處,就要從教師方面著手,培養他們在教學中生活化的意識,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氛圍,才能讓學生了解地理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改善他們覺得地理無用論的觀念。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認識到地理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同時,學校要完善教師考核和培訓制度,從制度上規定教師教學的生活化要求,通過培訓增強教師的專業素質,為生活化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促進學生生活地理化,讓他們認識到地理的作用
調查發現,許多學生認為地理學習沒什么用,從而導致他們學習興趣不高,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習的作用,讓他們通過實際的生活感受到地理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一)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將生活與地理學習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將生活與地理教學相結合。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下要多與學生溝通,增加對學生的了解,掌握學生的興趣和實際生活,并將教學與之相結合。如很多學生在假期都會有出去旅游的習慣,教師可以在教授學生學習地圖的課程中為學生介紹相關的景點,讓學生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根據學生喜歡的地方,為學生制定相關的旅游路線等等,這樣既能讓學生學到地理知識,又能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對自己生活的幫助。這種教學方式相比于傳統講授式的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也更容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聯系生活
新課改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帶動學生參與到教學中,讓學生主動聯系實際生活,感受生活與地理的密切聯系。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如教師可以組織課上十分鐘演講的活動,讓學生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以及自己的生活,發現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主動促使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這樣的演講活動,學生的勇氣和信心都會得到鍛煉,會讓學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這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三、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具體實施途徑
要想真正實現初中地理教學的生活化,需要教師從教學的各個方面著手,切實做到生活化的教學。
(一)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情境的創設、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及具體的案例來進行地理知識的講解。在情境創設時,教師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可以利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圖片、視頻資料等等,真實的再現地理原貌,讓學生真實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從而對地理學習產生親切感,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了利用真實的圖片以及視頻資料外,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借助音樂進行渲染,利用音樂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但是在運用音樂時,教師要注意音樂與所教課程的協調性和一致性,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在運用實例進行知識的講解時,教師也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展現真實的案例,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感悟。調查顯示,學生對抽象的知識不感興趣,因此,在講解知識時,教師要結合具體的例子進行講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在具體事例的選取上,教師要抓住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的特點,并結合對學生實際生活的了解,通過學生真實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生的理解力。通過這些手段能夠很好的增強地理教學的生活化,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地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二)課后作業的生活化
除了課堂教學之外,在進行課后作業的布置上,教師也要注意生活化,通過生活化的聯系,加深和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比較注重學生的書面作業,在應是教育的壓力下,學生也能只能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抽象知識的記憶,這樣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也讓學生很難真正的理解和運用地理知識。因此,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要改革課后作業的形式,在進行作業的布置上也要注重生活化。
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分組合作的形式,為學生制定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在課下根據具體的分工進行資料的搜集,最后做成手抄報或者其他形式將勞動成果展示給大家。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學生真實的參與過程中拉近地理學科與學生生活的關系,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
(三)教學評價的生活化
教學評價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教學評價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個正確的了解,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現狀有清楚的認識,同時,也能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制定正確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在地里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不能跟以往一樣只是根據學生的成績,要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對學生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同時,教師還可以創新評價方式,為學生設置情景化的問題,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而不是單純的考查學生死記硬背的知識,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受益。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生活化的教學,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有所學,將來更好的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