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駿
【摘 ? ?要】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也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并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教與學。加速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可以全面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可以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對多媒體的認識,我們可以了解到它在教學應用中的成效。
【關鍵詞】多媒體 ?教學應用 ?成效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121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電腦軟硬件的發展日新月異。多媒體技術整合了文字、圖形、聲音、視頻等各種不同的傳播媒體,快速地進入我們的校園,并廣泛地應用于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被廣大的教師和學生所接受。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示了多樣化的媒體風格,帶給我們豐富的視聽享受。多媒體教育軟件就是利用媒體的可視化、情境化、游戲化、互動性的表現形式,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獵奇心理。這樣在多種媒體的作用下,能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通過多媒體也可以有效激發他們的想象能力,增強了他們的理解能力,發展他們的探究能力,培養他們邏輯思考能力,提高他們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多媒體輔助教學就是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特性為教學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技術支撐。因此,我們在教學設計時,在選擇教學媒體這一環節上,對多媒體寄予了厚望。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必然從多媒體上獲得教學的幫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一、教學設計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改革作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越來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注。課程與教學內容需要通過教師的整體構思和系統設計來呈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是通過“教學設計”而形成一條明晰的教學思路。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中,教學設計被定義為:“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并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也就是說,教學設計是針對學習內容和學習主體,應用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組織教學活動,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教學設計是對教學內容、學習對象進行的一系列嚴謹的和綜合的分析和研究。教學設計應用了學習理論、行為心理、認知心理等理論,與教學實施緊密結合,從分析問題本身出發而制定的系統的教學流程。因此,教學設計是多媒體課件開發的理論指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多媒體定義為:有意義的學習時,會發生在我們頭腦選擇與之相應的資料,與我們的知識系統相融合,形成新的知識體系。那么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要對學生的知識結構、生活經驗、多元智能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配合他們的知識背景,用新的教學模式,來幫助他們結合已習得的知識學習新的知識。促進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體。因此,多媒體為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提供了理想的學習工具,促使了學習者內部學習過程的發生并帶來積極變化。
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是在教學設計理論的指導下,根據教學設計的“藍圖”,選擇制作教學多媒體。教學多媒體絕對不只是把一堆文本資料、影像圖片、聲音音樂簡單疊加拼湊而成的。炫目的影像、視頻及聲音,不見得就能呈現出完整且有表現力的教學內容。同樣精美的動畫效果,也未必都能讓使用者更易于接收信息。我們應該充分地、有效地利用使用者視覺和聽覺,有效地掌握語言和視覺信息的技巧,盡量減少使用者接受與之不相干的信息,促進有意義的學習。因此,理想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必須透過精細的規劃與設計,契合使用者的需求來完整呈現使用者所需的信息。
三、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隨著多媒體的快速普及,教師由過去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逐漸向多媒體輔助教學轉變,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特有的功能,將單調的書本知識形象化,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充滿新鮮感、生動感和時代感的空間。通過多媒體對學生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的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一)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發現,我們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電腦多媒體教學設備時,不知如何運用多媒體素材規劃相關課程,仍然利用傳統的黑板書寫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透過教師的講解加以理解。這種單一的信息傳遞,很難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情緒反應,誘發學生在感情上的參與,從而影響學習成效。若教師在教學上能善用教學媒體,則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為教學提供具體真實的教學情景,彌補無法實地、實境參與的缺憾。因此,在教師知識能力建設過程中,對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出了具體要求。
(二)把握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時機
多媒體具有鮮明的教學特點,它能創設出生動的教學情景、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能實現交互作用等等。這樣更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時應把握住時機,巧妙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充分地利用多媒體的視頻資料為學生創設學習情景,支持學生的學習。教師必須靈活地利用多媒體豐富課堂活動,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否則,過多地使用和不合適宜地使用多媒體,勢必會分散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影響了教學效果,增加了學生的認知負荷。
(三)掌控多媒體在教學應用中的“度”
教師的主導地位,在任何環境下都是不能替代的。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者、管理者,應啟發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教學多媒體是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事先制作完成的,它只是教師在參與教學活動中所使用的教學工具,它不能代替教師對知識的傳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依據學生的特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靈活地使用教學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要一味地使用多媒體,把自己變成了多媒體播放的操作員。而是要以教學為目的,把握好教學媒體在教學應用中的“度”,適當的、靈活地使用教學多媒體。我們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學選擇、合理運用,不能用媒體來代替學生的實踐、代替學生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情感體驗,更不能用媒體代替教師的指導、代替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多媒體的教學應用給我們的啟示
自有人類教學活動以來,人們就懂得使用不同的媒體促進學生的學習。多媒體在教學使用中的價值,就在于它使教學更便利、順暢,并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充分利用了媒體的聲、光、影片效果,為我們提供逼真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學習技術在本世紀教育教學活動中特別是高中階段雖占據了突出的位置,但它并非萬能。無論它怎么先進,也是無法替代教師的主導地位的。好的多媒體課件不在于使用了多少特效、使用了多少先進的技術,而在于在教學應用過程中,是否能打動人心、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在追求現代技術極致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傳統媒體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