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摘要】閱讀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高職學生必須通過的全國B級考試中,閱讀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的。傳統的英語閱讀課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授課模式無法兼顧學生之間閱讀能力的差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缺乏合作意識,課堂氣氛沉悶。而Jigsaw教學模式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有效模式,彌補了高職傳統閱讀課教學的不足。
【關鍵詞】Jigsaw教學模式 高職英語閱讀教學 合作學習
一、高職英語閱讀課教學現狀
高職學生的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學習興趣不濃,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上缺乏自制力和自信心,且兩極分化現象嚴重,這尤其體現在英語學科上,其中一部分高職學生在初中時對英語就采取放棄的態度,因此英語基礎相當薄弱。而大多數高職英語教師在教授英語閱讀課時都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用相關的問題或圖片導入,讓學生略讀完文章后說出文章的main idea , 接著再讓學生通讀全文,回答問題或是完成判斷題,最后講解文章中的語言點,讀后再拓展相關問題的討論,所以一篇文章往往需要兩節課才能教完。整個教學過程基本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課堂教學節奏同步,氣氛沉悶,而且在教授過程中教師無法顧及全班同學,更照顧不到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在課文學完了還是對閱讀內容一知半解,使得兩極分化現象更加嚴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Jigsaw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Jigsaw教學模式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有效形式,是美國Aronson 教授和他的同事在上個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又稱為拼圖閱讀法,也就是把文章分為若干個小塊,然后再將零散的部分拼成整體的一種教學方式。約翰遜兄弟提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程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而在Jigsaw模式實施過程中,全班被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都為了共同的任務而努力,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互相討論、互相幫助最終將各個文章片段拼成完整的一幅圖,這正是一個合作學習的過程。
三、Jigsaw教學模式在高職閱讀課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教材中的文章通常篇幅較長,而且生詞較多,在教授Unit10 Hobbies這一課時,筆者就采用了Jigsaw教學模式。
1.課前準備。Hobbies這篇文章的結構還是很清晰的,主要講述了4位家庭成員的愛好以及這些愛好給他們帶來的益處。教師按照不同家庭成員把這篇文章分為4個部分,根據每個閱讀片段設計了不同的閱讀任務。
2.合理劃分學生基本組。可以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來劃分學生基本組。“組內異質”是指根據學生的性別、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來進行分組,并且小組中分工明確,有閱讀活動組織者、記錄者、信息收集者和匯報者,這樣合理搭配不僅能較好地調動優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減輕部分成績落后的學生的學習焦慮情緒。由于每個小組都是異質的,這樣就使得全班各小組之間產生了同質性,使各個小組總體水平基本一致,確保全班各小組展開公平的競爭。每個基本組為4人,教師把文章的4個部分分別安排給4位同學,讓每個學生明確自己的閱讀任務。
3.專家組討論。進行第二次分組,將基本組中準備同一閱讀任務的學生組成一個新的專家組,在專家組中每個人帶著對相同任務的不同理解,對閱讀材料中的內容進行更深一步的討論和交流,以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教師對每組的討論進行適度的指導。這樣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每個人都成為了該閱讀任務的專家。
4.基本組匯報。在專家組討論結束后,學生返回各自的基本組,結合在專家組收集到的信息結合自己的理解和觀點,輪流以英語的形式匯報給基本組其他成員,在匯報過程中學生像老師一樣講解自己閱讀材料中的生詞、難點以及相關的閱讀任務,其他成員有問題可以隨時提問。這樣小組成員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整篇文章的學習任務。
5.教師及時檢查和評價。在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應該及時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檢查和評價,可以采取任務單作答或口頭匯報的方式。從學生的檢測情況,教師可以對整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調整,教師通過點評可以起到查缺補漏和復習鞏固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激發各小組成員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筆者發現Jigsaw教學模式使原本沉悶的閱讀課課堂變得靈動起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充當的角色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專家組中學生扮演專家的角色各抒己見,在基本組中學生又扮演學習者的角色,這個過程給能力較弱學生提供了充分學習和練習的機會,而能力較強的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也是一個重新學習和提高的過程。這樣各個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相互啟發,共同完成相同的任務。通過這種合作式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交際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都得到了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的理論基礎簡析.2005.
[2]朱久堂.淺議拼圖閱讀策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2012.
[3]黃成夫.Jigsaw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