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名忠
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教育對學校、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及時解決課改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如何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效率,切實打造“高效課堂”,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有效提高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必修課題。筆者認為,要打造“高效課堂”,教師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師——轉變理念,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領者
我們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效率,首先,必須根據學生實際認真?zhèn)浣滩模脑O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班級學生認知水平備好課。其次,教學目標定位要準確,難易適中,既要充分考慮三維目標的統一,又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最后,在備課時,要明確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要有的放矢,教學難點要重點突破與強化。要做到這些,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教師的角色應由傳統教學模式——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共享者。
1.要把功夫下在課前
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備課是每個教師必不可少的功課。但是備什么、備到什么程度卻是關系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第一,在教學參考書及課標中都明確規(guī)定了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等。我們每一個教師所面對的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每個孩子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接受能力各不相同,這就不能用單一的標準來要求他們,因此要備好學生。第二,教師備課要靈活多樣,要有教學實際操作流程中的多個預設方案,以應對各種可能發(fā)生的情況,要充分預計學生可能的反應,并且準備好應急的方案,根據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來調控課堂,教師駕馭課堂教學才能游刃有余。
2.要把力量放在課內
要使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yōu)質高效,教師要充分體現自己的主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三講三不講”,即:講重
點、講難點、講思路,學生已學的知識不講、學生能會的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不會的不講。節(jié)約課堂的每分每秒,充分利用時間,提高課堂效率。第二,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讓學生自主卻不自流,讓學生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全神投入,緊張而愉悅、主動地學習。第三,分層教學。每個班級里的學生也是有優(yōu)、良、差之分的,教師不能只看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學習情況,可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困生”,所以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分層教學,好差兼顧。第四,要充分利用課堂最后的五分鐘。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及時的總結是必要的。另外,也可以進行當堂小測。一節(jié)課即將結束如果來個當堂小測可以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要把輔困放在課后
要把“學困生”的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制訂切實可行的幫扶方案,多關愛后進生、“學困生”,因材施教,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適時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轉化工作收到實效。
二、學生——課堂的主體,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睡得昏天暗地,那么這節(jié)課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所以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因此課堂教學要堅持:以學為主,以練為主,以賽激情。
1.以學為主
就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果。教學設計盡量活動化,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情境,使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習的潛能,讓課堂活起來,為學生提供觀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機會。通過合適的形式使學生完全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去體驗學習帶來的樂趣,最終讓這種主動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
2.以練為主
課堂上要以學生的練習為主線,練習的方式、形式要豐富多彩。可視教學內容難易程度采取以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練習,同時教師要適時給予合理地評價與鼓勵,教師要有意識強化課堂的互動,并適時檢測學生練習互動的效果,強化知識要點,掌握學生對本課學習目標的掌握情況。
3.以賽激情
只要教師以合適的方式因勢利導, 學生的學習激情是容易被激發(fā)的,教師在課堂練習上可設置一些單人賽、小組賽等,并對學得快、做得快、合作好的個人或小組加以表揚、獎勵或肯定,能調動學生快速高效的學習情緒。
三、把握重點——教師要擅長把握挖掘教材重點
1.突出重點是有效教學的核心
教師要抓住教材中最本質、最主要的東西,對其進行加工處理,然后在教學活動中突顯出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方面的知識點上,同時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有效強化知識點。對于教材中相對次要或起輔助作用的教學內容,可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以適應教育教學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新知識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以及新舊知識點的轉化,并且突出新知識這個重點才是關鍵。
2.充分發(fā)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高效課堂之重心
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無處不在,例如,例題當中有、習題當中有、各學科教材的必學內容中一定有,就看我們教師如何去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如何引導學生以最愿意接受的學習方式愉悅地、最大限度地加以吸收。實驗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標明讓學生“試一試”“說一說”“想一想”“拼一拼”等,這里面就包含著豐富的智力因素,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思考、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四、教學反思——教師日常的必修課題
教學反思一直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沒有認真地教學反思,就難以實現高效率的教學。教學反思主要從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進行反思。教學后的反思不在多,貴在精和實。要重點關注三個方 面:
1.教師 “教”得如何
教師要關注自己的課堂有何亮點,一節(jié)課下來,要回憶課中的成功之處,亮點在哪,要善于總結經驗,捕捉亮點,不斷完善與提高,形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風格及個性,同時要留意課的失敗或不足之處,失敗或不足在哪,教師要及時分析原因,查找根源,改變策略,避免重犯。
2.學生“學”得多少
教師課后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奇思妙想、獨到的見解,效率的高低等,總結記錄下來,歸類分析,有利于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實際,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相信會更高。
3.今后如何改進效果會更佳
可反思的地方有: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情景是否和諧,教學過程是否優(yōu)化,教學方法是否靈活,教學策略是否得當,教學效果是否良好,教學手段優(yōu)越性是否體現,教學對象的積極性是否調動等。堅持寫教學反思,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實踐、總結、反思,在反復的磨煉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教學水平,從而塑造自主的教學風格及個性,教學效率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總之,要打造“高效課堂”,教師不僅要擺正位置,轉變教育理念;還要在課堂上讓學生凸顯主體性,彰顯個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課堂教學要符合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實際,具有趣味性。只有做到這些,我們才能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才能促使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天峨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