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晶
【摘要】自主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日語的質量和效率,并且能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日語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為學生學習以及今后的生存發展打好基礎。本文在對自主學習含義理解的基礎上, 分析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 探討了在今后的日語教學中如何引入自主學習的理念以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 ?日語教學 ?學習現狀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74-01
現代教育愈來愈傾向于培養人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質。信息化的社會要求人們必須接受終身教育,而終身教育就要求學校進行自主學習的教育,培養學生可以獨立于教師和課堂的自主學習能力。自1981年Holec著作的《自主性與外語學習》出版后,我國外語界也開始關注學習者自主性這一話題。很多教育專家和教師就有關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不僅使“自主學習”這一理念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普及和發展,而且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指導。本文旨在探討大學生日語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在日語教學中引入自主學習的理念并且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主學習的定義
自主學習最早是由Henri Holec于20世紀80年代初引入第二語言教學領域的,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并已取得諸多成果。Holec對自主學習的定義是“自己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即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Holec,1981),包括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決定學習目標、內容和方法,監控學習的過程、評估學習效果等。更具體地說,就是學習者能夠獨立地確定自己的學習目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并最終確定自己的一套學習評估體系的能力。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憑借主觀能動性組織學習,自己對學習過程和效果負責,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主體意識和個性化的學習模式。
二、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1.我國大學日語教學的現狀
通過對日語專業學生的訪談,發現學生對日語的學習態度一般來說有如下三種類型: (1)漫無目標、不思進取型。有部學分生感覺日語學習枯燥、乏味, 沒有學習的目標, 自然也沒有興趣和動機。(2)安于現狀、按部就班型: 多數學生屬于這種類型, 看似上課聽講、完成課后作業, 但是沒有確立學習目標和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 沒有合理安排課余時間用于學習,仍覺得沒有收獲和成就感。(3)目標太高、緊張焦慮型: 有些學生將通過日語能力考試作為學習目標,整天背單詞,做模擬題, 壓力大,非常緊張, 時間久了就會疲憊,甚至松懈。
2.引入自主學習理論的必要性
我國大學日語教學現狀暴露了目前大部分日語專業學生都不懂得自主學習的理論和方法。我國大學日語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多數學生已形成了以應試為主要目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學習模式,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低,創新能力缺乏,很難成為綜合型創新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如何培養學生日語學習的自主能力
1.激發日語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有些學生日語學得不好其根本原因是自己沒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學生沒有學習日語的意愿的話,自主學習就無從談起。對教師來說,找出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很重要的。激發學生的動機主要有兩個方式:首先要利用學生本身固有的動機,如好奇心,對成功、自尊的愿望;其次是教師所教的東西對學生要有價值,如果教師所教內容對學生不適宜,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動機。克拉克提出了激發學習動機的建議,利用學生已有的動機使潛在的學習成為有價值的目標。保持教學進度,養成學生樂于接受事物的情緒,培養學生有助于學習的觀念和態度,盡量運用強化理論為學生提供可模仿的好榜樣。總之是采用積極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真正想學習日語。
2.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目前我國高校中,許多學校仍然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單邊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學生對教師的授課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缺乏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阻礙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但是,自主學習不等同于“自學”,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啟發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主動創新意識和通過小組討論等開展合作學習,并且要協助和監督學生的自主學習。
四、結語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包括教師對學生學習的管理、學生的信念、態度、策略、環境、教育體制等諸多因素。動機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而策略是激發學生學習日語的動機和興趣。所以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要把培養學習興趣、動機,特別是策略放在首位,同時也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提供更多、更有利于學生日語自主學習的環境。
參考文獻:
[1]王鴻江.現代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馬相明.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