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霞
【摘要】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革新,中學生減負這一話題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關注,也被社會所重視。在當前的應試模式教育下,中學生的負擔越來越大,也因此有很多的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抵觸心理。那么面對此類問題,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該如何應對解決,筆者就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減負增效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教學觀點,提出了幾種應對策略,本文將就改革策略問題進行逐一分析。
【關鍵詞】物理課 ?減負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156-02
近年來,隨著中學生減負增效的話題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這也成為多年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在現在很多的教學實踐中,學生之所以感受到負擔重、壓力大,是因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是采取應試教學模式,給學生留很多的試題、作業,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筆者認為,減負增效的主要目的在于增效,有了提高效率這一前提存在,那么自然而然減負也就不再是一個問題。筆者接下來將在文中結合具體事例,系統分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利用實驗和生活體驗來激發學生興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1.轉變教學方式,正確引導學生由被動轉主動學習
促進中學生物理學科的減負增效,最主要的是要在增效上做文章,那么究其根本增效是因為低效所導致。物理學科是一門與自然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但因為物理學本身的概念抽象不好理解,導致有些課堂講課時死板老舊,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為了應對中考的壓力,施行題海戰勝,更大的加重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在身體疲憊之余心理也愈加疲憊。那么為了改善這一狀況,作為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精心備課,積極地用多樣化的學案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吸收物理學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促進他們動手動腦用實驗的方式來引發他們的積極性,化被動學習為主動,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就相應的減少了他們的學習負擔。
2.減負就要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合理安排教學時間
合理的安排教學時間,又是老師幫助中學生減負增效的又一重要手段。學生學習效率低很有可能是因為不會好好的利用時間,導致付出增量加大質量卻沒有提高,那么作為教師,在課堂上就要幫助他們充分的利用好這一時間,在教授新知識的同時也要預留出練習習題的時間,幫助他們更好的消化理解本堂課的內容。舉一反三,幫助他們在課堂上就吃透消化了知識,這樣課后就不用再留多余的作用,只要復習即可完成這一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3.結合生活經驗、巧妙運用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1結合生活經驗
結合生活的實例向學生講授物理學的知識可以很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良好的手段之一。生活中有很多事例與物理學息息相關。
例如,在第十二章運動和力這一章節中,結合生活提問,在我們平時坐公交車的時候有時候因為司機的急剎車身體會自然迅速前傾或后倒是因為什么?學生們會因為自身平時的感受而更好的理解慣性這一定義;關于汽化和液化這一課程中,可以提問學生在洗澡之后是感覺到更熱了還是更涼了?發燒的時候用酒精擦拭為什么會降體溫?學生通過回答就會得出正確的結論,汽化的其中一種形式是蒸發,而蒸發需要吸收熱量所以是導致會降溫的一種物理想象。
另外還讓同學在課堂舉出更多的例子,并通過這些不同例子分析出影響蒸發的因素都有哪些,會極大的引起學生的興趣,并同時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牢牢把握住這一個知識點。
3.2巧妙運用實驗
巧妙的運用實驗,不僅僅會極大的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會更好加深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在學習電壓電路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串聯或并聯電路,讓他們更好的理解電流的走向和電壓的控制及短路的情況是怎么導致的。
如,在學習大氣壓強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猜測一杯裝滿水的玻璃試管上面放一張硬紙板,然后倒置玻璃試管,硬紙板會不會掉下來?大多數的同學多會猜測會掉下來,而當實驗結果顯示紙板并沒有掉下來的時候就會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興趣,從而更好的學習大氣壓強這一知識點。在講授沸點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做一個實驗,實驗之前先讓學生猜測當水加熱到沸點后繼續加熱溫度還會不會升高?慣性之下同學們都會覺得會升高,但當實驗最后得出結論是水加熱到沸點之后并沒有升高。進一步加深實驗,抽出一部分水使里面進入空氣,移開酒精燈使其降溫,發現水會繼續沸騰,這時候提出問題為什么水會繼續沸騰?讓同學尋找原因,得出結論。
這種運用實驗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可以親身感受到物理學科的魅力,生動又有趣的學習方式又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投入興趣和精力,提高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在物理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必須把握引導和實驗兩手抓這一觀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從根本上使學生又被動轉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實現在真正意義上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蒙福明.初中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