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日貢塔娜
摘 要:自古以來,禮儀教育是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幼兒階段培養孩子成為知禮、懂禮、守禮之人不僅關系著孩子個人的成長,更關系著民族的未來,因此如何實施禮儀教育,如何改變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幼兒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幼兒;禮儀教育;思想品質;教育方法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行為規范與準則。我國自古就有“不學禮,無以立”的說法。然而在現今社會中,由于幼兒父母群大部分是“80后”,他們所了解的禮數常識相較與上一輩已經有所縮水,再加上他們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溺愛、過度呵護孩子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了孩子有傲慢、自私等問題。幼兒教育階段是幫助人完成社會化的關鍵階段,讓他們學會講禮貌、懂禮數對于孩子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關注禮儀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禮從教育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十分關注教育在孩子思想品質等方面的塑造作用。結合自己多年的摸索,筆者認為,對幼兒實施禮儀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傳承精華,去其糟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便有許多關于禮數方面的文學作品和書畫作品,如《二十四孝圖》《三字經》《論語》等。在給孩子講故事的過程中,我也會引用其中的許多內容。比如,“言必信,行必果”,告訴學生要言而有信;“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告訴學生要樂于助人,有禮不分貴賤。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其中必然包含一些已經不合時宜的內容,這時候教師就要有甄別的講解,如臥冰求鯉的故事,我會讓孩子思考如何用更好的方法孝敬父母。
二、營造環境,實踐中學
環境對于幼兒來說影響深遠,我們從孟母三遷的故事中可以窺見一斑。因此,在實施禮儀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關注環境氛圍的影響。在教學中,我會盡量抓住每一個能夠實施禮儀教育的機會,讓講文明、懂禮數成為他們的日常習慣。
三、溝通家長,齊心配合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生活是孩子們學習禮儀之道的重要場合,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幼兒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每一個孩子最終都將走向社會,而任何一個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的人必須懂得禮貌做人,禮貌做事,遵守最基本的禮儀準則。從幼兒階段培養孩子的禮儀舉止,不僅關系著孩子個人良好素質的養成,更關系著我們社會所能達到的文明程度。禮從教育來,教育自師始。幼兒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禮儀教育方法,更要以身作則,用心教育。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