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少敏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人們在教育中更加注重對小學生數學綜合素養以及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對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模式
在我國現代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中的基本任務。數學學習中,數學思維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它能夠讓人的大腦,利用一些特殊的數學性語言符號對數學對象進行概括并反映,它能夠使學生擁有較強的思維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因而,數學思維教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必不可少。
一、數學思維能力的理論研究
數學思維是一種特定的學習思維,它要求學生在遇到數學問題時,利用自身的思維方式將特殊符號進行形象化處理,從而使其運算等變得容易簡單。數學思維能力則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對數學課題以及知識點進行豐富的想象,從而研究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其有效的解決。這種思維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它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洞察能力、想象能力等。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知識點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所以教師在對其進行思維能力培養時,要運用數學思維方式進行培養。
在此方法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利用一些比較直觀的圖形對數學知識點進行講解,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講解,將這些圖形轉化為數量形式,以此來更好地解決學生遇到的數學難題。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利用一些數學思維進行知識點教學。例如,在對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進行講解時,可以將知識點與行為符號進行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制圖過程中完成求解的問題,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1.創設情境,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利用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與思維能力。教師在對情境進行創設時,可以逐步地引導學生進行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對知識點進行吸收,從而有效地發現數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主動思維來分析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幾何圖形形狀教授的過程中,可以對這些幾何圖形進行實踐制作,可以制作一些幾何圖形,并根據實踐使學生對這些圖形的形狀進行記憶,這樣可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2.聯系生活實際,實現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還未成熟,所以,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該將自身的實際生活體驗與數學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舉一些現實的生活例子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同時還可以設置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延伸,不斷地提高思維能力與社會認知,實現數學課程的高效學習。
綜上所述,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活動時,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不斷地為學生營造積極愉悅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維空間,不斷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魏忠海.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3(07):37-39.
[2]楊計民.淺析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2(2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