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琴
摘 要: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課程,語文課程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學習、運用語言的規律,提升教學效率,使學生獲得全面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關鍵詞:語文教學;體驗情感;閱讀實踐;綜合能力
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課程,語文課程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學習、運用語言的規律,提升教學效率,使學生獲得全面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一、引導學生在想象中體驗情感
想象是人腦在已有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改造產生新形象的過程。在教學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尤其是依托課文語言,憑借生活經驗的想象,創造性再現課文的情境,能讓學生充分獲得情感體驗,享受閱讀的樂趣。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抓住重點詞句,啟發學生展開聯想,任學生在想象的王國馳騁,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閱讀積極性。
二、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受到熏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教學設計注重學生讀的實踐,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導學生品讀、賞析課文。如,通過激凝,讓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讀,讓學生讀出自己的個性,讓學生閉著眼睛聽讀,讀出課文所描寫的意境,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學生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想象,讀中感悟并置身閱讀實踐中,其樂融融。
三、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形成語文綜合能力
在教學中,一是通過擴展性閱讀,提高學生綜合比較的能力。如,學習了“人物描寫”這組課文后,通過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引導學生找到寫作方法,感受語言的魅力,然后教師讓學生通過課內、外閱讀搜集有關人物描寫的文章,進一步對比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描寫和表達方法,從而達到在學習與對比中運用。二是通過探究性活動,提高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如,讓學生閱讀讀文學作品,通過電視、電影、戲劇、故事等形式來搜集信息,在課堂中可以通過故事會、匯報展、辯論賽、小練筆等形式,讓學生走近作者,走入文本,實現語文能力與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張海燕.淺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