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摘 要:在新課標素質教育的積極引導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在日益變化,然而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越來越成為重點。小學生要對文章有基本層面的理解,同時要提高其對文章的鑒賞能力和欣賞水平。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出小學閱讀教學的各種方式及其意義,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給小學語文老師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經驗
在現在的小學語文課程設置中,除了語文基礎知識和寫作外,閱讀部分也占據了大量的分值,在小學語文這門課程中閱讀教學是重中之重。只有在充分了解閱讀重要性的基礎上,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和策略,才會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質的提高。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和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小學生學習能力的起點,這樣能提高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只有閱讀能力提高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才會越來越強,對文字的識別及其分析能力才會進步。所以,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十分關鍵的,老師如果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通過挑選適合小學生年齡階段的文章,慢慢形成閱讀的好習慣,來豐富其視野。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生的閱讀教學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不間斷地課堂提問,引領學生理解文章內涵。課堂提問這種方法在語文課堂中比較普遍,這也足以說明了它的重要性。比如,在講解《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用環環相扣的提問方法,在一開始詢問學生是否見過烏鴉?通過引導進入課文學習,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再次提問:如果你是烏鴉,你會怎么喝到水?在學生紛紛回答后,講解課文中烏鴉喝水的方法,最后再提問:你認為烏鴉是怎樣的?這樣的授課過程中學生精力會非常集中,學生會絞盡腦汁想辦法回答老師的問題,這樣的授課效果會更好。(2)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引領學生融入語文課堂。例如,在講解《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時,老師同樣可以利用課文與真實生活情境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授課前先給學生假設一種情境:小伙伴掉進水缸的事情就發生在你的眼前,你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救出小朋友?學生會對這個問題非常困擾,想盡各種辦法回答老師的問題,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會認真學習課文,認真閱讀課文中司馬光的做法,并與之比較。所以,生活情境與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十分有效,它善于抓住語文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的契合點,從而引導學生將生活與實際相聯系,必會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3)通過加強閱讀練習,培養閱讀能力。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名言非常透徹地解讀了多遍讀書與理解能力之間的關系,老師只有不斷訓練學生閱讀文章,他們的知識面才會變得更加廣泛,理解的深度才會更加透徹,閱讀水平也就自然而然的越來越高。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對小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措施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掌握教學目標及方向。這主要是指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明確課程目標是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除了學習教材中的文章外,同時也應該給學生找出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文章,文章內容及其難度要把握好,不要偏離小學生學習的軌道。
(2)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必經之路,只有在不斷地閱讀過程中,積累大量的文字詞語、好句、好段并理解文章內涵,才會取得一點一滴的進步。所以,優秀的閱讀習慣是學習語文成功的基礎,小學語文老師要加倍重視對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從未間斷地付出才是他們閱讀能力提高的起點。(3)采取多樣式閱讀教學,是指老師應該不斷地變化教學方式和手段來吸引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老師只有抓住小學生這一特點,制訂出吸引小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小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并且把閱讀文章當作學習的樂趣,這樣的教學方式會使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閱讀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具有關鍵的作用,只有我們了解小學生閱讀的關鍵,制訂出提高他們閱讀能力的策略,并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不斷探索和實踐,才能讓小學生形成強大的閱讀能力,逐漸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徐平.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語文天地,2014(12):52.
[2]胡紹輝.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成功:教育,2013(01):215.
[3]呂吉軍.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J].語文學刊,2015(01):175-17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