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紹燕
【摘 ? ?要】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學習數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我們應當如何憑借自己的努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呢?這是本篇論文中筆者將要與大家一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興趣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06
數學是一門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學科,我們的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比如說,我們出門購物、旅游時支付賬單離不開數學運算知識的幫助;建筑工人蓋樓房離不開數學幾何知識的運用,等等。在我們生活的中處處充斥著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學習。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可能很難以理解我們所說的一些大道理,我們在教學中如果一味地向他們傳授這種純理論性的知識,他們往往會感覺到既聽不懂,同時,也會覺得枯燥無比。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想做好小學生的數學教育工作,就必然要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和方法。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促使他們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切入口。
對于數學學習來講,很多學生對此持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學生認為,數學學習只有那些天賦高而且聰明的人才能學好,這就為他們自身數學學習成績不理想提供了借口和理由。其實,這一點是不合理的,在筆者所教過的學生中,也有很多學生曾經數學學習成績在班級內部倒數,最后通過努力,成績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有的學生直接進入了前幾名的行列;當然,也有的學生曾經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在后來的學習中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在數學學習成績上有很大的滑坡。那么,在本篇論文中,筆者將主要與大家一同探討,在新課改的教學環境下,我們應當如何更好地開展好數學教學,以便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助力學生更高效的學好數學。具體的來講,我們應當從哪些方面進行努力呢?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理論聯系生活,運用生活常識助力數學教學。小學生尚且年幼,在很多事物的辨別上缺乏理性的思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更加注重對學生在學習上的引導。筆者認為理論聯系生活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種方式可以將抽象的理論變為直觀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理解。比如說,當教師在講解基本的圖形認知的時候,可以引導小學生想象一下平時在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基本圖形。舉個例子,當教師在講解三角形這個圖形的時候,為了便于學生了解它的實際應用,我們可以讓學生看一下教室或者自己家中建筑的墻角,這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最具有穩定性的道理。
當然,當教師講解圓形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家中常見的杯口、井口、壺口等物體的形狀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從總體上來講,理論聯系生活就是一種比較方便的教學方法,它可以使得學生比較直觀的理解教師所講解的一些道理,使得我們的教學變得更有質量和效度。當然,通過在教學中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聯想的過程,學生也會比較容易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因為好奇心或者其他的一些因素,主動加強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
第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比較自由而寬松的教學氛圍,教師要努力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做學生學習上的“知心人”,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習來講,是非常有幫助的。小學階段的學習不同于初高中階段,這一階段,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一定的理想判斷,很容易感情用事。這一特點具有兩面性,如果教師能夠比較及時地把握住學生的這種特點,并能夠巧以使用,那么教師的教學就會變得更加順利。如果說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在教學中能夠多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一些問題,能夠充分的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階段性特點,就會意識到要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一個比較歡快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夠在快樂的氛圍中自如的加強對數學的學習。
教師在一個比較自如的教學環境中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不會感覺到太大的壓迫感,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就會比較積極地加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當然,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付出足夠的關心,學生也會比較容易對教師產生信任感,那么,他們也就會隨之加強對教師所傳授知識的學習力度,數學學習的興趣也就比較容易養成,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會大大提高。
第三,加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大環境中,引導學生及時進行思考,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我們從事的是小學數學教學,那么,我們在教學中就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所處的年齡段,繼而充分的為學生的學習多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考慮。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在一二年級,學生幾乎不可能自主地加強對所學課程的學習,這就需要教師的及時引導和循循善誘,要特別注重加強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互動。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筆者認為,應當使用的教學方法為談話式教學,這種方式既可以幫助教師及時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可以比較及時地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幫助他們解決。當然,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接下來在初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打下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總體來講,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可以助力學生更好地培養出自身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繼而從數學學習中獲得自己獨特的體驗。
第四,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多表揚,少批評的原則,給學生更多正面性的鼓勵,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繼而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相應的興趣。在學習中,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與學生談話的方式,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盡量地多一些表揚和肯定性的話語,少一些批評性的話語,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產生自信,從而比較容易投入到數學學習的情境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充分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對學生多進行的是一些批評性的言論,那么,學生很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畏懼感,從而減少學習數學的熱情。因為害怕被批評,所以漸漸地變得沉默,在數學學習中積攢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想要取得一個比較優異的數學成績就變得很困難了。因此,在教學中,筆者認為教師應當注意講話的方式,以積極性的語言,盡可能地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數學學習并非是聰明人的專利,學好數學離不開學生自身的勤奮,同時也離不開教師的諄諄教誨,唯有二者合力,我們的數學教學才能更好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