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友平
【摘 ? ?要】良好寫作能力考查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既要掌握足夠文字、詞語相關方面的知識,還要會運用合理表達方法,有效組織語言文字,表達出清晰明白的意思。
【關鍵詞】初中語文 ?寫作 ?綜合 ?素質 ?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6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針對這一現(xiàn)狀,初中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教師們不得不解決的教學難題。對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重視基礎知識
成功的語言文字表達是以扎實的文字知識為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對文字的教學過程。對語言文字的學習首先要求做到辨識字形,識讀字音,在此基礎之上還要深入的理解字的具體意義。在生字的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漢字的特點合理運用一些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相較于對生字的“形”“音”的學習,在進行詞語知識的教學工作中要注重“詞義”的教學,要求學生對“詞義”的掌握不僅僅停留在字面意義上,而應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作不同認識和理解。課堂教學覺不是老師的“一言堂”,老師與學生之間應該形成各種有效互動,一方面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在互動的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學生在對知識的掌握上偏差和不足,及時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知識量大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針對這一特點,一方面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做到認真聽講,遇到不懂之處敢于提問,并且要求學生就重點、難點有針對性的做好筆記。另一方面,課堂學習是一個不斷接受新知識的長期過程,學生在短短幾十分鐘課堂時間內掌握全部是做不到的。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
僅僅依靠課堂學習從而學習好語文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而,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工作,還要大力倡導學生開展課后學習。就什么是課后學習要讓學生及學生家長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課后學習并不是狹義上的看課外輔導書,參加各種課外輔導班,真正的課外學習是學生對生活中接觸到的語音、文字和影視等各種信息,運用自己學習掌握的知識有自己的認識,理解,逐漸提升對語言文字掌握能力。
二、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獲取豐富的知識
僅對語文課本中中的知識點進行有效學習,所掌握到的知識是相當有限的。在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倡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在閱讀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同時,就課外閱讀的內容應該有一定的選擇性,作為老師應根據(jù)所處階段的學習理解能力適時向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讀物,以及文化經典。課外閱讀一定不能僅僅著眼于數(shù)量,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有適當?shù)囊螅纫膭顚W生自己在閱讀時充分思考,還可以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交流各自的認識和理解,互相借鑒,共同進步。教師也要對學生理解上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適度引導。
三、寫作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因此要教育學生作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從個人的視角出發(fā),勤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并形成自己的真切感受。唯有如此,寫作文時才能做到有感而發(fā),文字流于筆端。教師還要教會學生對生活進行取舍,要特別留心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和由此產生的真切感受。
寫作的方法和技巧,這是課堂教學的重點,相關教學工作的要按照合適的科學方法進行。七年級的教學工作應著重訓練、培養(yǎng)學生在敘事相關方面的能力,使學生用有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敘事即敘述事情,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有發(fā)生的原因,過程和結果,但是寫作又不能“記流水賬式”的一敘到底,平板單調的文章是不會有讀者的。要教會學生運用最基礎的敘事方式——順敘,順敘既可以按照時的推移及事情發(fā)展的過程來敘述,還可按照人物出場的先后次序來敘述,還能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認識過程的發(fā)展變化為線索來敘述。對“順序法敘事”的教學還應使學生注意對材料的剪裁取舍,在一篇文章中使用多種表達方式,敘事中見出人物,切忌見事不見人。對于倒敘法和插敘法教學,既要學生了解倒敘法和插敘法的特點,掌握方式方法,會應用于自己創(chuàng)作的文章中;還要體會用倒敘法和插敘法所能產生的獨特效果。
八年級應教會學生在敘事的基礎上表達自己感悟和體會——即寫散文。散文中敘事有著自身獨特作用——為表達情感服務,那么相關教學的中就要教導學生寫作對事情進展過程中引起自己產生感悟和體會的某一片段,亦或是就事物的某一進行適度的敘述和描寫。對無助于表達情感的部分視情況作簡要交代,甚至不予交代。絕不能僅僅只是講解相關理論知識,還應要求學生多進行相關寫作,課后閱讀相當數(shù)量的優(yōu)秀散文,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文章的不足,并進行改進,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對學生作文批改要具有針對性,詳細指出具體錯誤,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原因,然后或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或改進教學方法。
九年級學生要能在充分在了解事物或事情的全貌的基礎上,基于自己的合理感悟,分析事物現(xiàn)象和事情發(fā)展的原因,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論點)。所發(fā)表的看法要有必要的事實依據(jù)(論據(jù)),斷不能一味“空談”看法。 寫好議論文既要做到論點鮮明,還要運用合理且典型的論據(jù)充分證明論點。提出論點首先要求個人從不同于大眾的角度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其次要清晰準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可以存在歧義。論據(jù)既可以是生活的典型事例,還可以是人們普遍認可的名言,但一定要和論點之間存在必然的邏輯關系。由于知識和經驗的不足,論據(jù)和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存在偏差,可以通過舉行演講比賽、辯論會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
在不斷的寫作過程中形成真正的寫作能力,掌握寫作知識僅僅是了解了寫文章的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如何教會學生運用合適的方法寫出好文章。因而,在教授必要的寫作知識之外,鼓勵學生多寫文章,倡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立足教材知識,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激發(fā)寫作的興趣。總之,要從多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