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梅
【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性,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協作素材。可見,觀察既是思維、想象的基礎,也是寫好作文的前提。
【關鍵詞】作文教學;培養;小學;觀察能力
作文離不開觀察。要想寫好作文,就得深入生活認真觀察。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是一項既重要又艱苦的工作。觀察能力是人們認識事物、辨別事物的一種能力。通過觀察認識了事物,才能反映事物。而要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就要有正確細致的觀察力。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不僅是小學生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他們智力的基礎。有了觀察力,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和創造性的思維。
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
一、抓住事物的特征觀察
在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抓住諸事物中有代表意義的事物或是一事物中有某個特征的方面進行細致觀察,同時進行分析、思考、比較,進而抓住事物的獨特之處。在作文中寫好這個“獨特之處”,并合理地將“點”和“面”結合起來,文章就能中心突出。如果面對事物將目之所及的部分盡收眼底,寫出來的文章就成了面面俱到的“大雜燴”。
比如寫一個人的外貌時,如果教師不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特征進行觀察描寫的話,那么寫出來的人物外形就會相差不大,甚至會出現描寫這個人或那個人都可以使用的詞句,可謂千人一面,寫到人物就會這樣:一頭烏黑的頭發,濃濃的眉毛,高高的鼻子,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同樣是眉毛、眼睛、鼻子,人與人卻長得不一樣。只有讓學生樹立典型意識,抓住被觀察者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把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
二、井然有序的觀察
教學中,常常見到有些學生在觀察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但是敘述時,卻七零八落,沒有中心。究其原因,是他們在觀察時對事物的整體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更沒有把觀察到的事物聯系起來其中表達一個中心。因此,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意識,應該培養學生學會用聯系的、全面的眼光觀察事物,切忌只看到事物的一個局部就貿然下結論,以偏概全。
對于小學生來說,要做到這一點,的確不容易。因為他們觀察能力還不全,往往在觀察事物的時候,知道抓住特征,卻又忽視了事物之間的聯系。所以在指導學生觀察時,首先要明確觀察目的;其次要做到觀察有序。靜止觀察時要注意遠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如觀察一種植物,教師在指導觀察時,首先就應該讓學生明確植物由哪幾部分組成?這幾部分是怎樣聯系在一起的?按什么順序去觀察?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些部分?通過這些問題來引導,使學生既注意了全面觀察,又不忽視植物有特點的部分。移動觀察時要做到景隨步移,記敘時把觀察點交代清楚。如“我走進這條大街……”、“我來到了大街最熱鬧的地段……”、“我到了大街的盡頭……”。把觀察點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隨步子的移動而變化,讀者就不會感到突然和凌亂了。當然,觀察時的順序并不拘束于一種形式,我們還可以用時間順序、由此及彼的順序……,但是一定要給人以完整的印象,這樣,寫出來的作文自然也會層次清晰,條理分明了。
三、注意細節觀察
細節,就是生活中的細微末節,包括萬事萬物的瞬息變化。細流之匯,可成大海。指導學生觀察和描寫時,不可忽視細節。小學生在觀察時,往往喜大求全,導致提筆難言,甚至有題材也寫不具體,如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要知道,生活中哪能天天有大事發生呢?然而,細節卻無時不有,無處不有。因此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樹立細節意識,要學會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別讓那些千差萬別、多姿多彩的細節悄悄地從眼皮下溜走了。
四、在觀察中想象
觀察離不開思考,離不開想象。觀察是有思維活動參與的知覺過程,它總是與想象聯系在一起的,想象是對觀察到的事物在頭腦中進行處理、升華,可以加深觀察的印象,牢記不忘,只有邊觀察邊想象,才能更全面而深刻地認識事物。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有發現,有所收獲。
如詩人李白看到廬山瀑布,就想到了“銀河”,寫出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景象。老舍先生看到林海萬古長青的美景,想到了興國安邦,才萌生了對興安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熱愛的感情。如果只看不想,作家們就不會發現事物的本質,產生獨特的感受,自然也寫不出傳誦千秋的佳作了。所以,培養學生的想象意識,在寫作文時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是至關重要的。
五、在觀察中激發情感
讀過《草原》的人,大都會被文中的“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所感染。文章為什么會有這種藝術效果呢?從課文中,我們領悟到:作者一到草原,就被那里明朗的天空、清鮮的空氣,綠毯般的平地和小丘、大花般的羊群所陶醉,被好客的蒙古同胞所感動,正是對于草原的熱愛,對蒙古同胞的熱愛,使他寫下了聲情并茂的佳作。
這篇課文給我們一個啟示:要讓學生寫出聲情并茂的作文,首先必須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懷,培養他們以一種積極的、熱情的、敏銳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人物、事物及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對其熟悉,并為之激動,然后將這份愛或憎的情感傾注于筆端,文章自然就會理真、情切而意達了。
六、長期觀察養成習慣
要想讓學生認識一種事物的特點,掌握它的規律,僅憑短時間的觀察是不行的,還得引導學生將短期觀察變為長期觀察,要勤于觀察,有恒心,有毅力,長期堅持觀察活動。正如契訶夫說:“要把自己鍛煉到讓觀察簡直成了習慣。”還要指導學生把觀察能力轉化為寫作能力,在觀察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以及感受到的要隨時記錄下來,養成勤于寫觀察日記、生活日記的習慣,以練筆促觀察、促思考。
總之,作文教學要加強對小學生觀察方法的指導,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在觀察中弘揚個性、拓寬視野、發展思維、解決寫作的“源頭”。從而形成敏銳的觀察力,獲取豐富的寫作素材,逐步達到“我要寫”、“我能寫”的境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