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嶺
摘 要:識字,是學生日后進行閱讀、寫作和表達的基礎,它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中,更是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身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充分認識到識字教學重要性的基礎上,探索、研究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實際的識字教學方法,使小學生變得喜歡識字,擴大學生的識字量,提升學生的識字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識字游戲;生活;歸類識字
在當前的識字教學中,存在著種種不利的因素,如內容枯燥乏味,難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教學方法機械單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等,導致識字教學效果并不明顯。鑒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就應努力探索符合小學生特點的識字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識字數量和質量,為學生以后的閱讀、寫作和表達奠定扎實的基礎。
下面,筆者就結合多年的教學實際經驗,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做一番詳細的分析和探討。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識字游戲,增加識字教學的趣味性
當前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過于單一、陳舊,即教師向學生介紹生字的讀音、筆畫和字義,學生進行死記硬背,這使得學生覺得識字過程十分單調、枯燥,再加上小學生具有好動好奇的特點,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所以在識字過程中經常會開小差、走神,鑒于此種狀況,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努力尋找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策略,如玩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只要有游戲,他們就會喜形于色,激動興奮,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可把游戲融入進去,增加識字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覺得識字是一件十分輕松、愉悅的事情。
比如,在學習了一年級下冊中的識字部分之后,我就組織學生在班里玩了一個名為“摘水果”的游戲,游戲方法為:課前提前制作好一個果樹圖形,剪好各種水果圖形的卡片,將學生在識字部分學過的生詞寫在卡片上,如春、雨、布、梨、花、排、球、游、射、登、足等等,課堂上,將果樹圖形掛在黑板上,并把水果卡片貼到果樹圖形上,然后在班里點名學生,指著一個水果卡片,讓學生說出卡片上生字的讀音,獲得卡片最多者,為游戲冠軍。這樣,我通過開展這一識字游戲,使識字過程變得精彩、有趣,學生也不會走神、開小差,注意力變得十分集中,識字效果也比我們傳統的“灌輸式”好得多,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
二、把生活當作識字課堂,擴大學生的識字量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形成了生活是生活,學習是學習的觀念。我國著名學者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學觀念,即生活是學習的起源、源泉和終結,所以,我們要把識字教學和生活實際兩者結合起來,將識字貫穿到學生生活的各個環節,讓學生把生活當作識字的大課堂,從而擴大學生的識字量,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比如,我們可引導學生對校園中寫有字的物體進行留意觀察,如文化墻、黑板板報、提示牌、標語、花草樹木的標簽,還有放學路上看到的商店招牌、廣告牌、路標等等,上面如果有不認識的字,用筆及時記在本子上,然后利用查字典的方式,弄清楚這些生字的音、形、義;也可要求學生家長對我們的識字教學進行配合,如讓家長在家里客廳、廚房、臥室等擺放的家具、家電、生活用品上,貼上物體名稱的讀音,讓學生時時刻刻、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漢字,這樣,日積月累,學生認識的字就會越來越多,擴大了學生的識字量,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識字的重要性,從而在以后以自覺、主動的態度去識字。
三、指導學生進行歸類識字,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
傳統的識字教學方法,即向學生講授漢字的音、形、義,一方面會使學生產生枯燥感,不利于學生識字興趣的激發,另一方面使學生對某些字產生混淆。而中國的造字法,是有著一定規律的,因此,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我們可引導學生對漢字進行歸類,如此既能簡化學生的識字過程,擴大學生的識記范圍,還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比如,在教學生識字帶“三點水”的字時,我們可以把學生在課本和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帶三點水的字寫到黑板上,如江、海、河、汗、汛、湯、淚、汪、洋、湖、泊、油等等,然后讓學生對這些字進行觀察,并提出問題“這些漢字有什么共同之處?”“都帶有三點水”“都跟水有關”……“誰還能想出更多帶有三點水的字?”……這樣,通過和學生之間的問題互動,我幫助學生認識到了這些字的規律,便于學生認識和記憶,提高了學生的識記效果,識字教學效率相較于傳統方式來說,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總之,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我們必須探索、研究各種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識字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識字的欲望和動機,覺得識字是一件開心、輕松的事情,擴大學生的識字量,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從而為他們以后升入更高年級的閱讀、寫作和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鄧衛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
[2]姜波.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