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微 王成玉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富有很強藝術性的學科,在小學教育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的運用能直觀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和風格,同時嚴重影響著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語言的使用。淺析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特點,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的把握和運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對語言的運用富有藝術性,可以有效地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初衷。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必須規范、準確、優美,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并接受語文知識,以實現語文最美生命力的煥發。
一、語言要規范準確
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語言要規范準確。教師的普通話必須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為了不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音要標準、吐字要清晰、用詞要準確,切不可出現模棱兩可的講解。同時,教學語言要精煉,盡量用最少的語言進行表達,在有效時間內傳達最大量的信息,教師不能滔滔不絕地進行講解,以免造成學生聽覺上的疲勞。小學語文教學中規范準確的教學語言可以為學生起到示范性作用,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二、語言要生動形象
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可以營造一節耐人回味、樂在其中的課,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不應該使教學模式化、語言僵硬化,而應該將語言與教學內容情境融為一體,如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將抽象化為具體。生動形象的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就是讓教師運用自己的教學語言將教學內容繪聲繪色地再現出來,從而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三、語言要幽默風趣
幽默是語言藝術中的一種,因此幽默是教學中最主要、最得力的助手,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有效地處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還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激發小學生的智慧,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四、語言要音韻和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要平易近人、情真意切、抑揚頓挫,以表現語言的音樂之美,做到以聲傳情,發揮語言的魅力,給學生帶來聽覺上的享受,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寧麗榮.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探新[J].學周刊,2014(01).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