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摘 要:建設和諧社會是全社會的任務,學校及班集體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班級也要講和諧,要做到這一點,班主任必須做到”四心”與”四不”。
關鍵詞:“四心”;“四不”;和諧;班集體
一、首先是“四心”
1.要有愛心
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第一要求是對學生要有愛心,因為愛心是營造和諧自主學習氛圍的前提,是激活學生做人的主導因素。
2.要有誠心
俗話說:“心誠則靈。”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對學生教育和管理更多的是誠懇和理解。學生看到你捧出一顆金子般的赤誠之心,奉獻了一片真情,就會被你感化,就會樂意接受你的教導。
3.要有耐心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這些生命都有自己的思想,要使他們愿意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耐心,如果教育方法不當,效果可能事與愿違。
4.要有細心
一個班級學生人數眾多,個性差異很大,在他們的教育和管理上要細心,在進行群體教育的同時,還應對癥下藥,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
二、除了“四心”,還必須要做到“四不”
1.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付啟飛(化名)是我們班的遲到曠課冠軍,任課教師的批評訓斥、學生的冷嘲熱諷,使這個學生產生極強的自卑心,導致自信心缺乏。有一天他又遲到了,我親切地說:“啟飛,老師知道你的心里也一定不好受,老師相信,下次遲到的人一定不是你!”簡單的幾句知心話,給了啟飛莫大的鼓舞與幫助,他最終考上了縣重點高中。
2.不打罵、體罰學生
學生的思想比較活潑,在行為上比較好動,因此可能會經常犯錯誤,作為班主任,這時要冷靜,應允許學生有一個反復轉變的過程,應學會賞識和激勵學生。
3.不搞“一刀切”的管理模式
學生的性格各異,作為班主任,在管理上也要因人而異。我們班有幾名反應遲鈍的學生,在對這幾名學生的教育問題上,我先了解他們的背景,包括來自家庭、社會、學校等各方面,然后從根源入手,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教育,并鼓勵這些學困生發展個人愛好特長,尋找突破口,促使其進步。
4.不擺教師架子
對學生端教師的架子,學生并不喜歡,學生喜歡跟教師開玩笑,只要不影響正常的紀律和學習沒什么大不了。如果有一天學生很好奇地說:“老師你今天穿得真漂亮!”你答上一句:“是嗎?聽到你的夸獎老師很高興!”這樣做不僅加深師生間的友誼,并有助于對學生的了解,還可以活躍氣氛。
我深信,一個班主任如果能做到“四心”與“四不”,那么和諧班集體一定會向你微笑走來。
編輯 栗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