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摘 要: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寫作教學涉及多角度、多層面,以應試教育為目的的寫作教學的教學策略單一,使學生的寫作目的不明確,且機械化的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不僅無益反而弊端叢生,甚至造成學生的寫作恐懼癥。根據當前的寫作教學現狀,深入分析寫作目的的層級結構,并對強化寫作目的驅動內容生成的策略進行較為深入的探索。
關鍵詞:寫作目的;記敘文;寫作教學;驅動;內容;策略
一、寫作目的的層級
1.寫作的初級目的
寫作的初級目的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記錄自己的生活,抒發自己的情感。例如學生的日記,并不會受到字數、主題的限定,而是隨感而發,在語言表達上也更加隨意,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學生借助網絡平臺,如QQ空間、論壇等,通過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抒發自身的情感,在這一目的層級中,學生的寫作成為一種個人的愛好,成為探尋自我的重要途徑,也成為作者宣泄自我、展現自我的平臺,在寫作的過程中,作者能夠更加深入地建立起對自我的認知,進而不斷地調整,改進自我。
2.寫作的中級目的
寫作的中級目的指的是作者主動地將自己的文字作品與更多的人進行交流,吸引更加廣泛的關注,同時在與他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更進一步認識到寫作表達的魅力。中級目的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為了參加比賽,有的是為了得到他人對其才華的肯定與尊重。在這一目的層級中,寫作成為人際交往的一種方式,寫作除了滿足人的內在精神需求外,也促進了人對社會、世界的認知,因而中級目的的建立,對于寫作而言是一種有力的助推劑,能夠讓優美的語言與創新的寫作方法為更多的人所認知,從而不同程度地獲得教益。當然,在這一階段,也會有一些糟粕摻雜其中,給他人造成消極的影響,這種影響侵蝕人的精神與靈魂,消磨人的意志,因此,在寫作時,應該具有正確的思想觀、價值觀及世界觀,在閱讀相關作品時,應該具有基本的分析及辨別能力,從而使得學生對寫作目的建立更加明確的認知。
3.寫作的高級目的
在高級目的這一層級,作者的寫作更多地帶著一種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感。他們胸懷真誠高尚的理想,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思考未來,注重思想進步的力量;他們對于寫作本身的熱愛以及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使他們的目光更加長遠,對問題的分析也更加深入,寫作的高級目的是人類進步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高級目的的寫作,人們才會更加深刻地自我反省,從而對他人做出更加積極的影響。
二、寫作目的對寫作教學的影響
寫作目的一經形成,便會對作者的寫作產生一定的導向作用,對于中學生而言,目的的確立會對他們形成不同程度的暗示作用,使他們在寫作過程中以目的為導向,這樣的寫作目的不至于產生偏題等寫作問題。對于寫作教學而言,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個性特點,結合寫作內容,引導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寫作目的。寫作目的設立得好,寫作教學也會更加得順暢自然,寫作目的設立不到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也會產生困惑心理,影響其寫作的質量與效率。
另外,不同層級的目的對寫作的內容及水平也會產生相應的影響,高級目的能夠激發學生對于寫作的激情與動力,促使學生創作出更具內涵的作品。教師如果沒有建立對寫作目的的科學認知,任由學生自由發揮,學生的寫作可能會更多地停留在初級目的這一層級中,只滿足于個人情感的發泄,而無法建立起對寫作價值的深刻體驗。
三、寫作目的驅動內容生成的策略
1.結合寫作目的生成恰當內容
在初中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培養學生的寫作目的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記敘文的寫作具有多重的目的,如勸說、分享、敘說等。根據確定的寫作目的選擇合適的記敘方式,為進一步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寫作目的的生成使目的、內容及形式和諧統一。
語言文字是人類表達思想情感的重要載體,從某種角度而言,寫作是一種高級的言說方式,通過建立寫作目的與寫作內容的聯系,激發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在此基礎上,逐步地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主動地根據寫作目的建立起基本的內容綱要。
如人教版七年級的寫作教學中,指導訓練學生寫一篇作文,目的為描摹現實世界或想象世界中的一種景致,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間。這樣沒有明確題目的寫作訓練,要求學生對寫作要求與目的進行深入解讀,一是描摹現實或想象中的一種景致,二是融入自身的情感,那么在寫作教學中,就需要引導學生如何描繪景致,如何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在學生明確寫作目的后,迅速建立起相關寫作方法與內容的聯系。
2.結合寫作目的取舍內容
根據寫作目的對寫作內容進行取舍是更高層級的寫作能力,素質教育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明確寫作目的,在此基礎上進行記敘文寫作,因此,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從題干、關鍵詞中提取寫作要求,明確記敘文的寫作目的,初中學生的記敘文寫作往往會出現混亂無章,或者記流水賬的現象,通過強化寫作目的的意識,使學生能夠對自身的寫作內容進行取舍,留下寫作的精髓,在取舍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對自身的寫作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
如人教版九年級的寫作教學中,有一篇題目為《生活中不能沒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審清題目,抓住題眼,進而將題目補充完整,補充題目的過程也是建立寫作內容與目的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從相關的典范作品中學習寫作方法,讓學生從優秀作品中尋找靈感,繼而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總結、探索,并借助已有的寫作方法來進行寫作,這樣的內容取舍分為兩層,一層是學生在確立寫作目的后,逐步過濾寫作內容,最終結合寫作目的確定寫作內容。第二層是在寫作完成后,根據寫作目的進行總結推敲,將多余的枝葉進行修整,從而使寫作的內容更加精練。
對于中學生而言,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過程,教師在深入理解初級目的、中級目的以及高級寫作目的的層級劃分時,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教學目的,對學生做出相應的教學指導,培養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寫作目的的意識,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有意識、自主地進行自我檢測與提升。寫作目的驅動內容的策略應根據不同層次的目的要求做出相應的調整,在學生具備基本的寫作方法后,教師應該進一步指導學生如何在寫作目的的驅動下逐步地縮小寫作范圍,僅僅圍繞相關主題,展開自己的記敘,不僅如此,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根據寫作目的對寫作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避免毫無重點的平鋪直敘。
參考文獻:
劉敬瑞.動機閱讀評論[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
編輯 栗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