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英
摘 要:在小學時期,那些形象生動的、帶有實際操作的內容,容易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利用實物演示、表演體會、語言描繪及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提供集文字、圖像、動畫、影像和聲音為一體的情景,建立友好的交互作用的學習環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喚起學生良好的學習心境。
關鍵詞:小學;參與;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課堂上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根據教材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在學習《兩只獅子》一課時,我出示第二幅圖,引導學生想一想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會怎么想?會怎么做。小組交流后匯報,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都主動參與交流,有的學生說,這只獅子從此改變了生活態度,刻苦學習了;有的學生說,這只獅子沒有聽媽媽的話,還是什么也不干,懶洋洋地曬太陽,最后餓死了;還有的學生說,懶獅子沒聽媽媽的話,當媽媽外出時,它自己在家感到很餓,才領悟媽媽的話,自己應該學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生活,最后它也成為真正的獅子。
再如,學習《荷葉圓圓》一課,學生感受了充滿童趣的夏天,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研究識字方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我也感到學生的潛能很大,辦法真多。有的學生根據形旁識字:草字頭跟植物有關(荷),王字旁跟珠寶、玉器有關(珠),提土旁跟土地有關(坪)。有的學生用編兒歌、字謎識字:人來小亭邊(停);月亮在旁邊(膀);一天一天又一天,天天太陽都出山(晶);一個大力士一把拽掉羊尾巴(美)……在識字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時刻處于興奮狀態,想出了巧妙的識字方法,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參與的興趣越高,參與的效果也就越好。聽、說、讀、寫是傳統的參與手段,除此之外,唱、畫、演示、實驗、訪問、調查等等,都可以用作引導學生參與的手段。如,學習《兩只小獅子》一課,我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課本劇表演,而后小組派代表戴上頭飾表演課本劇,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發展了學生多方面的潛能。
由此可見,根據教材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全體參與的機會,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