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
摘 要: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時,許多老師不能進行有度把握,導致什么問題都拿來“合作”一下,這就無形之中浪費了教育資源。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有度把握小學數學合作學習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有度;開放問題
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共同的問題相互討論與探索,最終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高。可見,合作學習是教師主導和組織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總想更多地引導和講解,有的教師則無論什么問題都開展合作學習。其實這都沒有把握合作學習的真諦,為此,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對如何合理選擇合作契機進行合作學習有度把握進行分析與討論。
一、學生意見不統一時
小學生爭強好勝,他們更多地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這需要我們對有爭論價值的疑點展開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共同合作辯論明晰正誤。比如,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提出這樣的問題:將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份一定是這個圓的一半嗎?學生有的說對,有的說不對,誰也不能說服對方,這就需要我們開設合作學習,讓相同觀點的同學聚在一起尋找論據。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圓平均分成兩份問道:“我是不是把圓分成了兩份?”反方說:“是,但是如果撕歪了還是圓的二分之一嗎?”……經過一來一往的討論,問題的關鍵點逐漸顯現出來:必須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是一半。
二、針對開放問題時
“開放性”在實際生活中很常見,需要多角度思考,還可能沒有唯一答案。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處于發展初期,一個人可能無法進行全面的假設與思考,這時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群策群力,共同探索學習任務。
例如,一根鐵絲長18厘米,它能彎成各邊分別是幾厘米長的長方形?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內討論與研究,學生經過討論終于認識到:這道題實際上是讓學生找出有哪幾對數能組成9。然后學生再仔細分析,每個組員都要發表意見,說出一種情況,進而匯總出所有答案。最終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交流情況,實現各組之間的相互學習和提高。
三、教學重難點處
教學重點是需要強調認知的地方,教學難點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這兩種情況我們應該在知識的關鍵環節和思維的轉折處設計合作活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探索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許多學生感覺“圓錐的體積公式”這一節比較抽象。那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在合作學習中,大家通過動手實踐,比較了圓錐容器和同底的圓柱容器以及立方體等容積的大小,最終經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順利發現了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
總之,合作學習也需要有度把握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合理分配課堂時間,謀求最大效率。
參考文獻:
李惠琴.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時機的把握[J].教育科研論壇,2005(02).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