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英
摘 要:管理會計是指加強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以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為目的,以現代企業經營活動為對象,通過對財務信息的深加工和在利用,實現對企業經濟活動過程的預測、決策、控制、規劃、責任考核評價等職能的一個會計分支。管理會計的發展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而如今,它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效果遠遠落后于其理論預期。這個問題引起了學術界和實務界的相對關注。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上,我們都沒有很好的將其把握。該文從管理會計的現狀出發,分析了管理會計在發展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原因,并提出管理會計如何在發展中求變革的設想。
關鍵詞:管理會計 現代企業 實踐 變革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2(c)-0189-02
如何正確評價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確實值得我們反思。筆者在此基礎上,從兩個方面對其進行了簡要闡述,以供同行商榷。
1 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現狀
管理會計是會計的一個分支,起源于西方,其中一些會計核算方法可追溯至“泰勒”式管理時代。在我國,管理會計也可追溯到50年代初大躍進時期的班組核算。由此可見,我們今天理解的管理會計,就是過去“生產+核算”模式,這種模式與“成本管理”有著基本一致的含義,僅僅從這個層面上一講,管理會計在實踐中的應用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也有普遍的推廣價值。但在現在企業管理的經濟核算中,它與現代的管理會計中所講的盈虧平衡點、回歸預測法、貢獻毛益法、經濟訂貨批量、等方法已經大不相同了,而這些新方法在實際的會計核算中究竟有多大用處呢?有人曾就“經濟訂貨批量方法不能確定每增加一個定單金額增加多少成本”和“回歸方法在實務上不能用于成本分離”這樣兩個問題請教美國三位會計教授,其中的一個教授證實這種方法在實際中幾乎無法應用,只是讓學生有一個抽象的理論概念而已。其它兩位教授,則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這不僅是對管理會計的一種嘲諷,也是對管理會計是否能在實踐中應用的一種追問。我們對現代企業進行調查,他們普遍認為管理會計派不上“大用場”,這充分明管理會計的核算方法與實際相背離。目前我國管理會計的現狀是,人們要么介紹一些所謂的理論前沿,讓人感到可望不可及;要么探討一些所謂的基本理論,給人以隔靴抓癢的感覺;要么羅列一些具體問題,找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再提出一些原則性的改進建議,不解決實際問題;要么沉溺于數量分析技術,在一些不切實際的假定下,構造幾個數量模型。管理會計已瀕臨倒退的邊緣。
2 管理會計在實踐不能廣泛應用的原因
管理會計在實踐中難以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在會計組織機構設置中,由于管理會計的職能部門和專職人員缺位難以組織運作,同時由于管理會計自身既定的作用,形成有它無它無所謂的現狀,長此以往惡性循環;二是在管理會計提供的方法中,其抽象的數量模型不能反映客觀實際的需要,由于核算方法抽象,基本的會計資料難以籌集,這是由于管理會計的理論體系不完善而造成的。
首先來看第一個原因,由于會計工作與審計工作、統計工作一樣,是一項應用性很強的工作,其經濟活動的開展,必須有專門的責任機構和責任人員承擔,才能卓有成效的開展各項業務活動。目前在企業中,財會、統計、審計都有實實在在的職能機構和專職人員各司其職。但是管理會計的機構設置和專職人員人員的配備情況,在全國范圍很少有企業做到獨立設置的,這表明管理會計在我國還沒有普遍運用,我國對管理會計業務活動的開展在企業中還幾乎處于空白。個別企業對管理會計進行一次性運用,也是把應該屬于管理會范疇的各項任務分解到相關職能部門去承擔,把計劃職能分配給相關業務部門,把預測職能分配給統計部門,把預算職能分配給財務部門,把決策職能分配給決策當局,把控制職能分配給生產或施工部門,這就把原本連續系統完整的管理會計核算活動割裂得七零八碎,降低了各項職能應有的效果。各部門把承擔管理會計所分配的相應任務,看作額外負擔,采取消極的應付態度,這樣的最終結果很容易想象。
其次,管理會計是抽象的數量模型,很難在實踐中發揮到其作用。在管理會計中,抽象的數量模型不能為遇到的問題提供正確地解決思路,它只是可以做一般性的數量分析,理論上沒有說服力。對于企業經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是要有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聯系實踐,而不是簡單的套用數量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要多觀察思考和多方面的分析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數量模型的方法注定是不被所用的。
3 管理會計的變革之路
管理會計面臨著非常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來會計界的高度重視,如何將管理會計更好的在工作中進行應用,我們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以供同行商榷。
(1)在管理會計的概念中,注重管理的理念。在企業的管理中,管理二字首當其沖,企業內部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跨國集團還是中小企業。企業注重管理理念的,都會長久發展或更好發展,無數事例證明,企業強化管理理念的,即使金融風暴,企業都能穩健的運行。對會計管理的問題,應從基本理論結合實踐最終提高管理會計這一思路出發,不能僅保留在基本理論的分析上,更不能只局限于對實際案例的效仿。我們要推陳出新,跟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
(2)端正名分,管理會計就是成本管理。管理會計從一定程度上講,就是成本管理。兩者是相輔相成,又是相對統一的。管理會計的內容顯示,財務管理和成本會計的管理,最終落實到成本管理,其相對的職能轉移到會計的管理部門和核算部門。財務管理,是對財務的報表,核算等進行管理;成本會計管理,顧名思義,是對會計的成本進行管理,這兩方面的內容,從根本上確定了管理會計實則就是成本管理。從學科上進行分析,管理會計的兩方面內容從多方面對成本管理進行了分析,使其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全面化。
(3)管理會計在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利潤方面具有重要優勢,但如何使管理會計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是企業可持續成功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國原有的管理會計已經不適應企業的發展,必須對其進行改革、升級,建設新的管理會計體系。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如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劉光忠在中國會計學會主辦的“經營模式轉變與管理會計研究”2014學術年會上所言,未來5~10年的時間需要進行四個建設:第一個是理論體系建設;第二個是指引體系建設;第三個是人才建設;第四是信息化建設。理論體系方面,需要學界和業界共同努力,充分的學習、借鑒國際的先進的做法,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一套管理會計理論;在指引體系方面,管理會計由于企業不同、行業不同,標準化設置很難,可以通過建立一套標桿案例進行指引;人才建設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國會計人才評價標準體系,在原有能力框架和知識結構方面,增加管理會計方面的知識,同時通過考試、評審等工作,全面提升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信息化方面,廣泛使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將財會人員從繁重的記賬、算賬工作當中解脫出來,參與經營決策,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管理。要做好這四個方面的工作,需要學術界、理論界、實務界把握當前發展的有利時機,進行充分的研究和交流,從而更好地應對挑戰。從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這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財務轉型時代的到來,管理會計的春天已經到來。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落地,也將使財務部門的角色定位發生轉變,從由過去的“成本中心”轉變為創造價值的“利潤中心”,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將從價值核算轉向價值創造。可以預見,隨著國內企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對產品/服務多樣化的需求日漸強烈,管理會計將會獲得更多用武之地。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浪潮中,對于管理會計的問題,我們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行多方面相結合,多方位發展的方式,使管理會計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 方恩慧.管理會計在制造業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建議[J].會計之友(中),2007(1):58-59.
[2] 劉璟,劉尚瑜.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J].理論界,2007(1):241-242.
[3] 袁娟.管理會計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
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工會財會,2008(8):
10-13.
[4] 胡爾綱.管理會計體系:企業的財務智囊[J].中國郵政,2007(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