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紅蘭
【摘 要】開展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學生積累語言、豐富知識的有效方法,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為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鋪平了道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興趣 方法 榜樣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在十幾年的教學中認識到,語文課外閱讀的開展,不僅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學生積累語言、豐富知識的有效方法。《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語文作為一門集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為一體的基礎學科,學生僅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我們語文教師應樹立大語文觀,引導學生在會讀一本書的基礎上,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博覽群書,吸收名家名篇的語言精華。魯迅先生對讀書也有一段精彩的論述:“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這話講得可謂精妙無比,一語中的,道出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開展課外閱讀,首先,培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積極性最活躍的心理成分。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十分重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課外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班級定期舉辦課外閱讀知識競賽活動,評選班級的“讀書小博士”和“閱讀之星”,授予物質獎勵和精神褒獎。此項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閱讀的強大動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給小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毫無目的,也是不行的。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成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這里所要談的是幾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1)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于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進行閱讀的方法。元代程端禮說:“每句先逐字訓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師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逐字逐句精細研讀的閱讀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增強語言修養。(2)略讀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讀物,首先看序文、目錄、開頭或結尾,然后從頭至尾地瀏覽,力求迅速明確主要內容。(3)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則很難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采用速讀法。(4)批注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邊讀邊批注,引導學生做到邊讀、邊思、邊勾、畫圈點或寫上幾句心得,隨讀隨寫,手腦并用,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5)摘錄批注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畫記號、作注釋、寫評語。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將自己訂閱的報紙雜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著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并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總之,讀書要做到“手腦并用”,閱讀才將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以身作則,榜樣激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不僅要在口頭上大力宣傳讀書的好處,更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做出榜樣。在課堂上,教師能旁征博引各類經典名著,好詞佳句能隨口娓娓道來,如數家珍,讓學生從老師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讀書的價值。學生會因為老師的博學多才而發自內心敬佩老師,“親其師,信其道”,從而喜歡讀書。因此,我特別注意與學生共同閱讀,凡是我要推薦給學生的書,我必先自讀,共同與作者對話。每天中午,我必到教室,與學生各捧一本書入神閱讀,在這樣的氛圍中,在愛讀書的老師的言傳身教下,學生愛上讀書是理所當然的。此外,我還給學生們介紹古今中外偉人好讀書的故事,當然,我也沒忘記從學生身邊的伙伴中挑選榜樣。那些閱讀起步早、閱讀水平高的學生,在我的輔導下,能勝任“小老師”,讓他們代替老師朗讀美文,講故事。這“小老師”的榜樣力量不可小估,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增,個個爭當“小老師”。
網絡資源的利用。互聯網技術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教會學生怎樣在網絡環境中閱讀是順應課改及時代高速發展的要求。許多同學的家庭已經有了寬帶網,也早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所以我向學生們介紹了一些著名的少兒網站,如童+話網、佳佳圖書網、少兒信息港,鼓勵他們上網閱讀,廣采博聞,開闊視野,擴大閱讀量。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小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功課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學科的”;“那些除了教科書什么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 課外閱讀拓展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空間,開創了一個開放式的大語文學習氛圍,同時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生活體驗,使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為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鋪平了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