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躍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傳統的講授模式已經逐步被裁減,新的講授形式發生。教師不再是刻板的按照書本上的內容照本宣科,而是投入自身對內容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教學,并加入自己的情感,達到教師與學生的融洽。如今高中歷史的教學便是如此。高中歷史課程繁多且內容復雜,那么就需要教師采用主題教學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將枯燥的課本內容理解并記住。
【關鍵詞】主題教學;情感教育;滲透
現下的高中歷史新課程課本的編寫以模塊為框架,以專題為單位,以中外合編為編制。這類模塊框架打破了歷史學科傳統的教學系統,每一模塊所包含的主題都指向必然的教學方針,教材內容也都以一個特定主題為焦點,進而構成一個個主題。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取主題教學,是大勢所趨。
一、正確理解“主題教學”的含義
“主題教學”就是要以鮮明的講授主題來統領全部講授內容,實施課堂教學。正如寫文章必須具有中心思想來反應作者的寫作用意,同樣,一節課上也必要有中心思想來講明講授方針,這節課的中心思想便是講授主題。
二、高中歷史主題化學習策略提出的依據
(一)新課程改革趨勢的要求
“轉變課程過于重視常識教授的偏向,夸大構成積極自動的進修態度”,“轉變課程實行過于夸大接管進修、死記硬背、機器練習的近況,提倡學生自動介入、樂于探討、勤于脫手,培育學生搜集和處置信息的本領、獲得新常識的本領、闡發和解決問題的本領和交換與互助的本領”等,是基礎教育課程鼎新的詳細方針。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這樣規定了歷史的課程性質:“高中歷史是以歷史知識為載體,通過探究歷史問題。提高學生歷史意識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毙抡n程改革趨勢也要求在歷史教學中積極培育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能力。
(二)對傳統歷史教學的反思
因為受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始終存在側重教輕學和為考而學的狀態,學習往往是被當作是進修者對外界信息的一種客觀的、被動的、機器的反映進程,因此老是將歷史講義常識當做定論,當作無需查驗、只需明白和影象的“絕對真理”,只要懂患了、記住了講義常識,就能夠應付復雜多變的實際問題。因而老師以為經由過程本身的教學就能夠將大量的歷史觀點,乃至全部常識系統傳遞給受教育者。學生的學習就猶如是向電腦里輸入已被教材或教師整理好的信息,然后在考試時輸出標準答案的過程。重歷史知識的存儲,輕歷史思維的培養;重歷史知識的梳理,輕歷史意義的建構;重教師“告訴”水平的發揮,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怎么沖破這類功利主義的歷史進修目標觀和以“常識本位”為特點的傳統歷史講學,讓門生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概念去審閱歷史,以歷史的視角闡發現實題目,增加學生進修歷史的樂趣和積極性,都是值得我們沉思的題目。
三、高中歷史主題化學習的具體操作
(一)發散思維,切入主題研究
鉆研主題發生后,教師要充實發散學生的思惟,引發學生的思惟共振,即便學生熟悉之間相互感到、撞擊,不竭激發出聰明和靈感。教師要創設一種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環境,通過個案引導學生提出各種有探究價值的主題,有時候某個學生的思路,可能正是其他人已經思維過的設想,其中對問題的一些最有價值的研究,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礎上,經過“思維共振”迅速發展起來的。一旦有學生被鼓動起來,新的思路就會被打開,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
(二)激活思維,創新主題探究成果
主題化進修采取師生互助、生生互助這類自立的、又分工互助的進修體例,終究的結果是既帶來了群體思惟的激活,又帶來了個別思惟的立異。由于歷史“主題化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指向是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品質,強調以發展學生創造力為目標,而不是產生新的史論,因而每一個學生的自主探究既是學習的基本手段又是學習的主要目的,還是主題探究的成果。實踐證明“主題探討”的功效不僅僅在于看得見的學習成績的進步,學習樂趣的加強,理論功效(如小論文、課題)的獲獎,更主要的功效是由這類學生的自立學習,由這方法培育的學生的鉆研本領與締造本領,讓學生學會了若何獲得學習常識的方式,及由這類方法所成長的門生汗青進修素養。
(三)搭建平臺,多向交流,感受主題探究成就
在主題化學習過程中,教師為學生交流成果提供了很多的平臺,如課堂匯報、課堂辯論、歷史小論文評比、歷史主題化小報的編寫、評選歷史知識最豐富的同學、學生課題的展示等,讓學生感受一種成就感?!妒⑻苽I的奠基人——唐太宗》這課中,課堂上重點放在互助組探討功效的交換和會商上,各組紛紜拿出本身的功效,派出口才好的同窗賣力代表本組在全班交換本身組的概念,那節課上,門生那種洗沐的表情溢于臉上,整堂課中門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感觸感染本身的成績的同時,分享同窗的探討功效,獲得了常識、學習方法和自信心的兩重收成。
五.結語
歷史主題化學習主要目的之一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因而重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主題化進修后,每當學新的知識點時,起首想到的是學什么,如何去學,由此可知它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培養他們的立異本領方面起到的感化。因此,高中歷史主題化教學在21世紀的高中課程里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方式。
【參考文獻】
[1]黃牧航.史學觀念的轉變與高考歷史試題的命制[上][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8(03)
[2]王先明.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歷程及走向[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07)
[3]漢娜·西斯勒,鄒建華.世界史:理解現在[J].學術研究. 2005(03)
[4]何兆武.對歷史學的若干反思[J].史學理論研究,1996(02)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