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獻陽
摘 要:物理是一門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科,初中物理所學的原理與日常生活情景息息相關,對于初中生來說,要想學好物理,務必將所學知識理解透徹,才能達到靈活運用。所以,初中物理教學尤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以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所學知識。
關鍵詞:初中物理;自主探究;課堂
初中物理的學習由淺入深,往往令許多學生在后面深入的學習中感到吃力,從而對學習物理產生恐懼心理。要想學生始終保持對學習物理的希望與熱情,就要讓學生把學習物理作為一種愛好,讓學生主動探究物理這門學科蘊含的無限奧秘。教師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的物理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以本人從教十多年的經驗來看,對于學生物理探究能力的培養可從以下幾步入手:
一、灌輸自主探索心理
自主探索的心理一旦形成,也就預示著自我探究習慣的養成,可以讓學生在面對物理時產生一種條件反射,那就是物理的學習要靠自己主動的探究與摸索,學生有了探究的欲望才能有克服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勇氣與希望,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八年級學生剛接觸物理,學習“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這一章時,老師要向學生講述牛頓、法拉第、瓦特、阿基米德、愛因斯坦等著名物理學家的奮斗歷程以及他們的輝煌成就,告訴學生物理的學習要靠自己的主動探索與思考,要時刻懷有好奇之心,并要有成功的信心。這樣做,從一開始就向學生灌注了一種物理要進行自主探究的心理,激發了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讓自主探究成為常態。接下來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這一點,有利于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心。
二、建立開放式課堂
學生對于物理的自主探究能力要在日常的物理課堂中逐步培養,在素質教育這一大前提下,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其學習得到提升的一個重要條件。教師的參與度逐漸減少,更需要幫助學生確立起一種自主探究的意識。教師要建立一種開放式的課堂,增加和學生的交流,學生在一種開放式的氛圍中,有利于培養其對于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在初中的物理課堂上,物理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如讓學生教學生,這樣可以使講課的學生在課下做大量準備工作,學到的知識或許比在課堂上還要豐富,而且通過向學生講述,形成了二次記憶。對于聽講的學生,由于不是教師講授,往往會帶有一種疑惑感,也就會促使其更加認真聽講,想找到紕漏,或許還會和講課的學生一樣在課下認真準備,然后在課堂上做一個小小的檢驗者。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可以大大促進講課效果,達到很好的效果。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對于初中物理來說,理論的得出與物理實驗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不僅鍛煉了實驗能力,而且可以對物理現象形成深刻記憶,有助于學生對于抽象理論的理解。所以,教師要加強對于物理實驗的重視程度,將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以“了解電路”這一章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有關電路的實驗,做出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然后通過切斷電源后燈泡的明滅現象讓學生自己總結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的異同點。這種畫面性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形成深刻的記憶,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可謂效果頗豐。
總之,初中物理學習對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老師應主動向學生灌輸自主探索的心理,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建立氣氛輕松的開放式課堂,通過物理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金國.探析體育教學中學生自評與互評的有效性[J].運動,2013(07).
[2]趙金國.一個中學體育教學案例及其反思[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2).
編輯 吳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