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婷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擔負著為社會服務的職能,高職院校的協同創新改革是職業院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高職院校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途徑和載體。目前成功的行業特色高職院校通過改革教學體系、教學模式來實現院校的協同創新改革,本文將對成功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協同創新改革的經驗作出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行業特色;協同創新;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 02-0030-02
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5. 02-015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2011年在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的校慶大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指出了:要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項目引導,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聯合開展重大項目科研攻關,在相關的領域內缺德實質性的成果,為創建創新型國家做出貢獻。這一論述對我國高等院校產學協同創新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為我國協同創新與協同育人指明了方向。
高等職業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它也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人才、傳承技能知識和進行科技創新的主要陣地之一,具有行業特色的高職院校在協同創新和國家創新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國家的創新體系中包含了知識的創新、傳播、和應用系統以及技能創新系統。其中技能創新的根源是知識創新,而企業發展的根本是技能創新,知識應用的基礎是知識的傳播,而知識的應用是實現企業生產力的基本方式。行業特色的高職院校的主要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養和高技能的人才,通過創新教學體制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來突出知識的應用和實踐技能的創新。
一、行業特設高職院校在協同創新改革中的優勢
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具有顯著的行業背景,并且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的位置,因此在進行高職院校協同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具有行業特色的高職院校具有明顯的優勢。
(一)行業特色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起點較高。行業特色高職院校與企業產業的聯系較為密切,具有長期服務于行業發展的內在基礎條件,其特色專業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具備國家或地方經濟建設中研究重大課題的能力
(二)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步伐穩健。行業特設高職院校在進行協同創新的過程中,率先聚集了優勢專業群,并對這些專業群進行整合以及資源的優化。
(三)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豐富產學教育活動。因為行業特色高職院校的行業背景深厚,其行業影響力出色再加上獨特的專業群優勢,對開展豐富多樣的產學活動的提供了條件。
二、進行思想觀念的轉變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因為行業特色高職院校進行協同創新改革目的是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所以需要對院校內的協同創新資源進行整合。以培養創新性人才為基礎,首先需要轉變行業高職院校的培養觀念,把傳統的“學科為本”轉變為“育人為本”,院校專業的設置要以育人服務為出發點,切實做到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和人才的脫穎而出。其次,在教學內容上把原有的“傳授知識技能”轉變為“綜合素質的提升”,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和實踐能力,而科研實踐是促使這種思想轉變的重要途徑。第三,在教學模式上把傳統的“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和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做好各要素之間的協同。在這種思想轉變的過程中要做好各要素之間的協同,方能充分調動高職院校師生的積極性和自主創新性,才能對校園內部的資源進行最大限度的整合,以實現內部資源與外部創新理論的結合。各要素之間的協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行政和學術兩要素的協同。堅持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由院校校長負責,對黨政分工合作關系進行處理,同時還要加強對學術委員會的建設,創造一個民主陽光的內部環境。2、進行院校專業之間的協同。要把院校各專業之間的界限打破,以促進各學科領域的交叉學習研究和集成創新。3、確立創新目標。結合院校自身的優勢,制定出適合于院校協同創新的目標
三、建立一種共贏機制
互利共贏機制的建立是搭建協同創新的紐帶,要實現互利共贏要在院校內實行產學研合作。在合作的基礎上實現產學研結合,因此便需要合作雙方具有積極主動性和利益的共享。
(一)進行正確的定位。高職院校的協同創新合作,其創新主體是企業,協同主體是院校。在行業特色高職院校進行協同創新改革時要首先認識到這樣的定位關系,然后兩者通過有效的合作來實現協同創新改革。因為在企業中有對創新的需求,而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具有創新的動力,在這個產學結合的過程中是學校激活了企業。
(二)利益共享,實現合作雙方的共贏。要實現實質性的合作,行業特色高職院校首先要具有遠大的視野,對提升自身創新能力的內部機制進行改革,以建立一種能夠激發創新活力的新機制,聚集各種創新要素,對內部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以創作出真實的成果,培育出具有創新性的人才,最終實現協同合作雙方的共贏。因此,在行業特色高職院校中要建立科學有效的組織管理系統,構建有多方參與的管理機構,對于協同創新合作的總體發展路線進行確定,對合作各方的責任、權利、人員、資源、創作成果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進行明確的責任承擔和產權歸屬,以實現合作雙方的互惠互利與持續發展。
四、搭建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協同創新的平臺
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協同創新平臺是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技術和設備。協同創新平臺的搭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的聯系。行業特色高職院校要與政府部門構建一種特殊的服務表達機制和反應機制。行業特色高職院校通過開展教學服務和技術服務,用實際的技能培訓和地方居民文化素養的等來贏取政府的信賴。此外,還要與地方政府制定定期匯報交流機制,并積極參與政府部門舉辦的各種服務活動。endprint
(二)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按照產學研的指導思想,加大對行業特色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在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企業運作經營場地、通訊網絡、辦公設施、系統的培訓和咨詢服務,讓高職院校的學生通過在實踐中的學習和操作提升其創新能力。此外,通過此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能夠主動地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為社會的建設做出貢獻。同時對于學校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及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它還是搭建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協同合作創新的平臺的重要途徑。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1995成立了院校工業中心,此工業中心遵循貼近企業、貼近生產、貼近工藝的原則,此中心中的各類實訓室分別按生產流程、工藝流程、技術流程來規劃和布局,設備上應用先進的設備,采用現代化企業管理的方法,以真實或仿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要學生掌握行業標準、技術規范和企業知識,并且此工業中心在2000年通過了相關部門的評估,成為我國高職院校中首家具有示范性質的實踐教學基地。
(三)加強校企合作。因為行業特色高職院校本身具有一定的行業背景,但是與實際企業生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現在的行業高職院校采用產學模式來創新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出技能和素養較高的人才,同時還能夠解決學生的就業困難問題。具體的操作方式是,1、與企業聯合制定出培養專業人才的方案,實現校園專業與企業崗位的對接。2、實行雙證書制度,用來實現校園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3、引入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企業項目,使企業的生產過程和行業特色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緊密的聯合在一起,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的培養人才。4、按照產學結合的模式與企業合作建立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從1993年開始借用社會的力量,與各企業積極的合作,為學生間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實際的生產操作中學習知識,增加實力。至2008年2月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之間簽訂的校外實訓基地就超過了760個。
(四)加大對行業特色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建設。要加強“雙師型”隊伍的建設可以聘請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專家和企業專業人士,通過與他們的合作來促進行業特色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緊跟產業發展,按照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培訓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還可以組織院校教師到企業中進行實地學習,在教師返校后引入企業項目,再由企業協助學校老師返校建立自己的師生“項目團隊”,并協助老師使之勝任“項目經理”崗位進行實際操作,實現專業人才的培養。
五、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協同創新的展望
在目前的社會經濟環境中,就業是學生面臨的一項重大問題,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教育中首先要以就業為導向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對市場創新人才的需求進行正確的定位,將實操專業知識和教學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其次,以社會實際崗位能力素質為方向,優化課程體系設置,既是改變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對高校的教學內容方法的等教學方案與企業人才需求進行對接,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最后,加強對外部創新主體的合作,構建高職院校研究所、企業、地方政府之間資源共享與溝通合作的跨組織平臺,培養具有多學科背景的應用型人才。
六、結束語
協同創新是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創新性發展的影響重大措施。成功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在進行協同創新改革時,結合自身所具有的優勢,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建立合作共贏機制,搭建協同合作創新的平臺的方式實現了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創新性院校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張男星,王春春.開展協同創新,提升教育質量——訪南開大學校長龔克[J].大學(學術版),2012(8).
[2]趙鑫,肖玉平,黃榮林.“2011計劃”與高職院校的協同創新[J].職教通訊,2013 (2).
[3]邵云飛,楊曉波,鄧龍江,杜欣.高校協同創新平臺的構建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4)
[4]薛傳會.論高等學校的協同創新戰略[J].當代教育科學,20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