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漢語》課程,是伴隨著國家勞動部職鑒中心組織的“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簡稱ZHC)而出現的一門學科。當前,在中職領域并沒有開設《職業漢語》課程。本文以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為例,對開設《職業漢語》課程的必要性從用人單位反饋、學生的入學基礎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是有必要的結論,并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設計從課程性質、開課順序、課時安排、教學大綱、配套教材、師資保障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的課程建設建議。
【關鍵詞】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職業漢語;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在服務行業里,企業追求高質量的服務水平對人才的能力結構提出了新高的要求。汽車后市場行業是一個服務行業的產業鏈,服務行業的競爭和大量的汽車專業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存在加劇了汽車后市場企業對用人的素質要求。企業在招聘、選拔員工時,更加注重人的綜合素質水平。職業漢語能力,是人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體現,是集中體現員工素質和工作業務能力水平的核心能力。因此,對于在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是否應該開設《職業漢語》課程以及如何開設《職業漢語》課程是當前中職教育領域需要探索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研究背景
《職業漢語》課程,是伴隨著國家勞動部職鑒中心組織的“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簡稱ZHC)而出現的一門學科。課程教學內容覆蓋閱讀、語言表達、職場禮儀、職場文書寫作等,培養學生從事職業工作所應具備的漢語運用能力。當前,在中職領域并沒有開設《職業漢語》課程。本文以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為例,對開設《職業漢語》課程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課程建設建議。
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基本情況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辦學層次屬于中等職業教育,招生面向初中畢業或者具有相當于初中畢業文化程度的學生。該專業就業面向主要是汽車維修廠、汽車4S店從事汽車技術修理、銷售、服務接待等相關工作。
三、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的必要性分析
(一)用人單位反饋
通過對用人單位畢業生質量反饋調查得知,用人單位(汽車維修廠、汽車4S店)普遍認為:同樣是培養汽車行業后市場的技術人員,同屆同崗對比來看,高職畢業生(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汽車整形技術專業、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在素質上要遠遠超過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畢業生。這里強調的素質,不是指專業技能,而是指職業素質,表現在閱讀、語言表達、職場禮儀、職場文書寫作等方面。這恰恰是《職業漢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宗旨。因此,從用人單位反饋來看,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是有必要的。
(二)學生的入學基礎
雖然教育部建立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兩條平行的教育體系,但是長期的普通教育模式下,職業教育成為一種差生教育或者低層次教育的歷史傳統,在短期內難以改變這樣的現狀。中等職業教育從招生面向來看,招生范圍是具有初中畢業文化程度的學生,而且通常是中考沒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屬于學困生的范圍。學生入學基礎差,是不可回避的現實。
在小學、初中階段,學校都開設了語文課程。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范圍是圍繞著基礎字詞、基礎語法和基礎作文,沒有體現職場對漢語的實際應用。因此,中職學生在入學時,對職場漢語應用方面是空白的。更何況前文所述,這些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還屬于學困生范圍,對基礎語文的學習成績還不理想。因此,從學生的入學基礎來看,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是有必要的。
(三)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以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為例,對開設《職業漢語》課程的必要性從用人單位反饋、學生的入學基礎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得出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是有必要的結論。
四、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設計
(一)課程性質
筆者認為,職業漢語是職場中使用的交流工具,其能力象征著一個從業者的職業素質,也是區別勞動密集型工作與技術密集型工作的區別。職業語言能力應該說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體現,所以語言的表達和溝通能力,應該是一個人成長、成才、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從中職的辦學目標來看,中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中等專門技術人才。那么,對于中等職業教育來說,職業漢語能力是屬于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能力,《職業漢語》課程則應該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定義為必修公共課程。
(二)開課順序
在中職教育中,開設了《語文》課程。如果增設《職業漢語》課程,那么《職業漢語》課程與《語文》課程的關系是怎樣的呢?這決定了開課的先后順序與教學大綱的制定。語文課程教學的功能,一是教語言文字,二是教文學。而《職業漢語》課程的教學是強調一個人在職業場所中完成職業交際任務的能力,它的要求更高、更復雜。可以說,《職業漢語》課程是《語文》課程教學的繼續和拓展。因此,應該在教學計劃安排上先開設《語文》課程,作為學生學習《職業漢語》課程的基礎和前提。
(三)課時安排
參考高職院校開設《職業漢語》課程的學時安排,從教學內容需要來看,中職院校開設《職業漢語》的總學時建議為32-50學時,可以開設在兩或三個學期來完成。在理論與實踐學時安排上,建議為理論與實踐學時比大于1∶1。
(四)教學大綱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授課大綱與內容要密切結合汽車行業的企業職場實際。通過對大型汽車維修廠、汽車4S店調研,筆者認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的教學模塊建議為:模塊一,汽車職場文本解讀。內容包括:汽車相關宣傳資料的解讀、汽車企業規章制度的解讀、相關法規的解讀、行業相關信息的網絡檢索。模塊二,汽車職場口語表達。內容包括:規范使用普通話、推廣專業術語和職業術語、準確聆聽客戶及領導信息、恰當表達意圖、會議場合發言。模塊三,汽車職場書面表達。內容包括:汽車行業工作計劃、工作總結、通知通報、新聞簡訊、請示批復、會議紀要、行政公函、協議合同等汽車行業公務、事務文書的寫作。
(五)配套教材
配套教材是實施課程教學的關鍵保障,因此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的重點要放在教材建設上。通過教材建設,將課程建設成果以保留、傳遞傳播。在編寫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教材時,要與本校、本專業的長期穩定校外就業合作單位建立密切聯系,將企業的實際職場漢語應用情況合理地融入課程的教學內容和課堂之中。
(六)師資保障
當前,沒有職業漢語的專業化師資,只能是由語文課程教師或文學基礎好的汽車專業教師來兼任授課。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其任課教師應具有雙師素質:第一,學校要鼓勵、支持汽車專業教師、語文教師等擔任《職業漢語》課程的任課教師參加國家職業漢語師資培訓。職業漢語師資力量的培訓對把職業漢語課程建設推向縱深化,提高學生的職業漢語水平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二,學校要鼓勵、支持擔任《職業漢語》課程的任課教師深入汽車行業一線調研、實習,使得任課教師能夠深入地掌握職業崗位工作對職業漢語的需求,在教學中能夠做到在校生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對接。
五、結語
本文針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從課程性質、開課順序、課時安排、教學大綱、配套教材、師資保障六個方面提出了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職業漢語》課程的課程建設建議。
參考文獻
[1]我國已推行“職業漢語能力測試”[J].職業教育研究,2004
(1).
[2]齊中熙,張旭東;我國將進行職業漢語能力測試[J].職業技術,2004(7).
[3]姜云霞.如何在職業漢語課程中設計實訓任務單[J].青年文學家,2011(10).
[4]第四屆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研討會在成都舉行[J].教育與職業,2009(16).
[5]陳桂良.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漢語能力培養路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
[6]高虹.培養職業漢語能力 提高職場核心競爭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0(24).
[7]郭靈云.職業漢語能力的培訓及測查[J].中國校外教育,2013(9).
作者簡介:張琳琳,女,1984年生,吉林省吉林市,大學本科,工作單位吉林機電工程學校,研究方向:汽車運用與維修。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