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石
摘 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小學體育課中,游戲逐漸成為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進入21世紀后,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小學體育課改為“體育與健康課”,體育教育淡化了測試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著重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個人身體練習”為主要目標,激勵學生主動參加經常性的體育鍛煉,達到身體、心理的全面健康。在新課程中,體育游戲的位置就更為突出了。在體育課程改革實驗的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體育游戲對于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小學體育;游戲教學;運用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游戲最容易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因此,體育游戲作為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僅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1 分析體育游戲的類型、特點
根據游戲的功能,我認為體育游戲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1、趣味型。這類游戲形式活潑、內容生動有趣,正好迎合學生求動、求趣、求新的心理特點。我國民間流傳的打陀螺、抖空竹、放風箏、捉迷藏、蕩秋千等,均屬這一種類。
2、情節型。即將游戲以一定的情節或主題貫穿起來,讓學生擔任情節或主題中的角色,并隨著游戲的情節積極活動、主動思考。如“地道戰”、“兔子與烏龜賽跑”、“深山探險”等游戲。
3、競爭型。競爭性是體育游戲的鮮明特點。例如:“迎面接力”、“奪球仗”等游戲,在激烈對抗中,引導學生努力去克服困難,勇敢拼搏,積極去爭取勝利,從中得到樂趣。群眾中廣泛開展的踢毽子、跳繩、拔河也屬于競爭型游戲。
4、教育型。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游戲中,如通過游戲“美化校園”或“植樹小能手”進行環保教育。
5、益智型。通過游戲活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建設兒童樂園”、“拼圖接力”等等。 當然,嚴格說,體育游戲是很難從功能上劃分其類型的。因為不論哪種游戲,大多都融趣味性、娛樂性、競爭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多種功能為一體,而且都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體育游戲是人類有意識的活動,因此游戲總在不斷豐富、發展。根據這個特點,教師可以、而且應該創造性地發展游戲內容,制定游戲的規則,并且不斷地創造出新的游戲。其二,游戲是需要一定的規則的,規則可以調節游戲者之間的關系,是游戲得以公正、安全、順利進行的保證。從教育的角度來說,規則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可以教育兒童遵守紀律,履行應盡的職責,培養少年兒童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因此,教師要重視規則的教育作用。
2 根據學生特征設計游戲項目
學校在進行體育教育時應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為了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體育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與興趣。因此,在設定教學任務、選擇游戲項目時,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符合他們興趣愛好的運動項目。例如,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應該選用踢毽子、呼啦圈、跳繩等游戲類項目,培養學生的活動興趣;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選用球類游戲,發展學生的協調能力和綜合素質。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性別特征選擇游戲內容,比如男生喜歡對抗性、力量性、速度性較強的游戲,而女生在速度、耐力、體質等方面稍遜于男生,應該選擇一些平衡性、協調性較強的體育游戲。
3 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游戲方式
游戲的形式和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根據其使用目的可以分為一般性游戲和專項性游戲。一般性游戲組織起來比較容易,方法也比較簡單,主要用于準備活動和輔助游戲教學中,能起到熱身和調節氣氛的作用;而專項性游戲帶有較強的專業色彩,主要應用于專項技術的訓練教學中,目的是為了避免學生在專項運動中感到枯燥與乏味。在游戲中培養學生專項運動的感覺,是體育技術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因為小學生并不是專業的運動員,所以采取游戲化體育教學的模式遵循了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而且對技術和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也沒有很強的目的性。因此,采用游戲化教學方式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4 體育游戲的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是體育游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生動的講解、具體的演示,讓學生建立感性認識后,再進行模仿練習。例如:進行“錘子、剪刀、布”節奏跳游戲教學,教師先講解“錘子、剪刀、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再進行動作的演示,學生建立感性認識后,再進行模仿練習。
2、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是通過多媒體的播放,或者在已經布置好的場地上,通過語言的描繪、音樂的渲染以及具體的人員示范,讓學生了解游戲的過程及其相關的規則。例如“跳單雙圈”游戲教學,可以創設勤勞的小兔踏石過河采蘑菇的故事情境:在場地布置一條寬70厘米、長12厘米的“河”,“河”上有若干“石頭”(圓圈),“河”的對面長滿鮮嫩的“蘑菇”(小壘球)。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小兔”踏“石”過“河”采“蘑菇”。
3、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發展水平出發,善于啟發學生質疑問難,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例如在培養合作意識的“搬運游戲”教學中,教師通過設疑、誘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嘗試,從中獲得協同合作的體驗,增進了協同合作的意識。師:小朋友,這個球需要兩人配合運到終點,要求不許用手,又不能讓球落地,大家有什么好辦法?生:我知道,兩人一起用頭頂?可以兩人用胸夾?用腰?(學生分成四組進行嘗試練習,有的面對面用頭頂、有的背對背用腰卡著、有的一前一后夾著?活動過程中,可以再啟發學生自己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最好的搬運方法,再進行嘗試) 以上方法不是孤立進行的,需要互相結合,靈活運用。
5 運用游戲進行體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可以給教學增添新的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游戲的運用也應注意合理性,本人認為運用游戲進行體育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選擇內容、制訂規則要具有針對性。體育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制訂游戲規則時,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密切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游戲內容,以保證在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基礎上讓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并促使學生在游戲中獲得思維能力的發散,提高其創新意識。
2、游戲的組織過程要科學與合理。在組織游戲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水平,要在學生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實現由淺到深、由難到易、循序漸進的發展。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密切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身體運動狀況,掌握他們的運動密度及運動量。
3、注意游戲過程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教師要注重保持游戲的組織性與紀律性,有些游戲操作起來容易打亂秩序、造成混亂。特別是分組之后進行的球類、投擲類游戲,如果不能按照規定進行游戲,容易影響教學效果,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4、重視游戲結束后的總結評價。當游戲已經取得預期效果后,應立即停止。而且結束后,教師對游戲活動要進行評價,評價要做出公平、公正,對于勝利者要提出表揚和肯定,對于失敗者應給予鼓勵和激勵,還要觀察學生的身體及情緒變化,真正做到關愛、呵護學生,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