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政治學認為,一個成熟的社會,是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三種力量基本均衡的社會。培育發展社會組織,不僅是服務經濟建設的需要,更是實現社會穩定、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百年大業。如何加大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力度,充分發揮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已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在這樣的格局中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是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大問題。文章概述了我國社會組織的發展現狀,系統論述了我國社會組織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并就促進社會組織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社會組織;培育與發展;對策研究
南京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專業以其所具有的科學性、專業性、應用性、技巧性等鮮明的專業特色贏得了獨立的學科地位。現站在本專業的角度分析探究我國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對策,
培育發展社會組織,不僅是服務經濟建設的需要,更是實現社會穩定、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百年大業。如何加大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力度,充分發揮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已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1 我國社會組織的發展現狀
在2006年以前,社會組織在數量上呈現為快速增長,如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社會組織數量從1999年的14萬家增長到2005年的32萬家,增長了1.24倍,年均增長20%以上,未登記的社會組織雖然沒有統計數據,但據我們的調研估計,其主要增長期集中在2000年以后的五年左右。但在最近的五年多時間里,社會組織的數量增長明顯放緩。
2 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江蘇省為例)
(一)經濟領域。近年來,江蘇省社會組織每年經濟活動總量超過700億元。行業協會平均年招商引資約300次、舉辦培訓班約1.2萬期、提供咨詢服務1.6萬次、組團考察超過1000次、舉辦或組織參展約1400次、協調會員與消費者糾紛約1900起。
(二)政治領域。社會組織成為承接政府職能轉移的重要載體,全省11%的社會組織承接了政府轉移的職能。
(三)社會領域。全省民辦學校近萬所,在校生近400萬名。全省1000多家勞動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承擔了全省勞動職業技術培訓任務的80%。四川汶川地震,全省社會組織及其會員企業共發出倡議2751次,舉辦捐贈活動3015次,捐款捐物達38.93億元。
(四)文化領域。全省有6000多個學術團體和文藝團體,積極弘揚和傳播包括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全省性文化藝術類社會團體年均參加國際研討會1500場,承辦或舉辦國際研討會40場,舉辦藝術展150場次。
(五)對外交流領域。近三年來全省性行業協會共開展涉外活動175次,其中國際項目合作25次,參加國際會議49次,參與國際組織6個,出境訪問95次。
3 中央、江蘇省對社會組織發展的相關政策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組織、行業協會商會的改革和發展。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要建立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如何構建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呢?政社分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存量社會組織不少與政府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4 我國社會組織發展存在的問題:
1.社會組織的數量偏少、規模偏小。從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的數量看,發達國家一般超過50個,而我國目前僅為2.7個。
2.社會組織的結構不均衡、不合理。以社區社會組織為例,文體活動類組織一枝獨秀,但志愿服務類和利益代表類等社會組織發展緩慢,無法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服務需求。
3.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主體意識不強,發揮作用的空間有限。國際上把社會公共服務分為36種供給方式,其中社會組織承擔的占了多數,涉及到教育、醫療、社區公益事業等。江蘇社會組織主要集中在養老、環保等少數領域,提供個性化服務的社會組織比較缺乏。
4.社會組織的內部需要適應社會組織需求的專業人才隊伍,目前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以下三點:一是相關配套制度不夠完善。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建設立法滯后,僅僅在2011年11月出臺了《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二是人才總量和結構無法滿足社會組織發展需要。
5.社會組織“行政化”與“空心化”并存,政社分開面臨較大困難。許多社團雖然名義上已與黨政機關相脫離,但仍依賴于原掛靠機關;同時,在對社會組織“去行政化”的改革過程中,又出現了“空心化”現象。這些都導致社會組織對政府存在著過高的期待和依賴,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能力不強。
6、社會組織資金供給與資金需求狀況堪憂社會組織過度依賴政府資金資助。霍普金斯公民社會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發達國家非營利組織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公共部門、會費收入和慈善捐贈三大塊,其中公共部門占40%,會費收費占49%,慈善捐贈占11%。
5 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借鑒
1、香港:簡便的登記手續,寬松的生存環境。在香港,你如果想成立一個社會組織,只要拿著身份證到警務處領份表格填寫有關資料,依據《公司條例》就可注冊成為有限公司,依據《社團條例》就可注冊成為社團,依據香港法例第29章受托人條例或309章注冊受托人法團條例就可注冊成為慈善信托基金會,不但手續簡便,過程亦高度透明。
2、新加坡:新加坡民間組織管理值得借鑒的最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嚴格的法制,二是簡便的登記。嚴格的法制保證了民間組織在規定的法律框架內運作,而設立手續簡便又使得符合法規的民間組織有較自由的空間,其治理理念可以歸納如下:①簡便性原則:設立手續簡便,易于操作;②客觀性原則:對公益性判斷標準客觀、明確;③自律性原則:尊重民間自主,最大限度地減少行政干預;④透明性原則:采取便于公眾理解和運用的方法;⑤靈活性原則:順應時代變遷,靈活改變。
3、深圳:深圳以改革起家,改革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改革貫穿了深圳的歷史。作為特別能改革、特別能開放、特別能創新的城市,深圳的改革重心應從主要集中于經濟領域向全面改革、特別是社會領域改革轉變,而培育發展民間組織、完善社會自治體系是社會領域改革的重要切入點。
6 我國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對策建議
應當圍繞社會組織設立、治理結構和權責配置等核心問題,以法律手段推進社會組織獨立發展,強化社會組織和管理的制度創新,保障社會組織規范運行,完善社會組織監管,加強社會組織系統信任建設。
1、清理不同規范的矛盾與沖突,統一立法,明確各類社會組織的定義、功能、經費籌集、權利義務、設立條件和程序等;
2、以梯次推進、優先扶持、分類管理為宗旨,將社會組織運行和發展納入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框架,防止無序化發展,避免魚龍混雜,提升社會組織品質;
3、落實登記制度改革精神,探索“過程監管”機制。將社會組織活動作為監管重點,構建社會組織考核、檢查、評估和退出機制,強化社會組織系統信任,保障社會組織規范化、有序化運行;
4、引入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制度,改變現行法對社會組織的社會團體法人、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和非營利法人的制度供給。
參考文獻
[1]祝建兵;向良云;;社會組織行政化及其治理[J];長白學刊;2011年03期
[2]葛道順;;中國社會組織發展:從社會主體到國家意識——公民社會組織發展及其對意識形態構建的影響[J];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作者簡介
吉歡(1990-),女,南京,碩士研究生,社會工作實務,職稱無,南京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