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杰
摘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有所獲,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讓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以及怎么學、會不會學。在素質教育形勢下,改變無效低效的教學是我們每個英語教師必須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 有效性教學 學習興趣
新課程實施以來,初中英語教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情感,把學習過程真正交給學生。但是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如把“對話”當做問答,把“自主”變成“自流”。獨自學習、探究學習等有名無實。有效教學作為教育界古老而永恒的話題,自教學活動誕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教育實踐者和研究者的廣泛關注,也正是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這一動機的驅使下,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有效教學的形式,形成了豐富的有效教學理論。
一、打好學習基礎
基礎很關鍵。在剛開始英語教學時,應當抓好學生的語音關、書寫關。
1.過語音關。
教學生國際音標的讀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讓學生朗讀單詞。反復認真的模仿及大聲朗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對學生進行看、聽訓練的同時也要求學生反復模仿,養成良好的語音習慣。對于長詞、長句的語音訓練,要分音節和語段訓練。大聲朗讀對學生語感的形成,幫助會很大。
2.重視書寫
要從剛開始就要抓好學生的書寫,對學生的作業應該嚴格要求,不能聽之任之。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作業要當面訂正、指導。書寫差的,指導學生進行規范的書寫,圖快不認真的,讓他重做;抄襲作業的,提出批評,堅決杜絕抄襲現象。
二、注意文化教學
中國古時候兒童入私塾讀書,讀《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此外還讀《千家詩》《唐詩三百首》,意在讓兒童早期接觸我國傳統文化。學英語也一樣,讓學生通過英語文章、材料等的學習,了解西方人說話、做事等禮儀知識,了解其風土人情。在課堂內外,可以抽出時間去介紹西方禮儀和節日的知識。如:在談及西方的感恩節、圣誕節時,可通過VCD、多媒體、圖片、書報資料等,讓學生觀看節目和閱讀文字,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平時在開課前播放音樂、英文歌、對話材料,營造語言學習氣氛。教師可在課外組織各種文化專題講座。如外國節日、宗教習俗、餐桌禮儀、小費、問候語、禁忌語、體態語和手勢語等。教師也可幫助學生閱讀一些英文故事、報紙雜志文章,促使學生留心并積累有關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等方面的知識,這將有利于學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三、課前精心準備
1.加強對英語課程標準的學習與研究
目前,廣大教師都在實施任務型教學。在備課時,教師們都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準。因為課程標準是任務型教學的重要的理論依據之一,教師只有了解各級目標要求,才能準確地設計和描述這些目標。
2.加強對教材研究
教材是教師設計教學的重要材料,我們目前使用的《新目標》教材,起點高、難度大,教師必須花大氣力研究教材,備課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某項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識的前后聯系,然后系統地合理地設計課時教學案例。
3.加強對學生的研究
教師在備課時,必須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了解學生的個性特質,教學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和他們的興趣愛好,以期收到最佳效果。
4.課前制作多媒體課件,增添教學活力
多媒體以它豐富的表現形式,創設生動的場景,有效的渲染了氣氛,彌補了英語教學中的枯燥和乏味,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學習英語的情趣。因此,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使教學內容更加活潑、生動,便于學生掌握和理解,使英語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
四、科學地使用評價手段
評價目的是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評價由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定組合成的發展性評價。它關注學生的學習全過程,使學生在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為時清楚看到自己再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與存在的問題,并通過不斷反思來促進學習進步;教師在觀察、分析學生表現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自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予以指導。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業進步和全面發展。教師要根據評價結果與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終結性評價(如期末考試、結業考試等)是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程度的重要途徑,也是反映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終結性評價必須以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力爭科學地、全面地考查學生在經過一段學習后所具有的語言水平。
五、堅持寫教學反思,用以指導自己今后的課堂教學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葉瀾教授的這句話,深刻地說明了反思與教師成長的關系,也說明了反思對于任何一名教師來說,都是促進自身成長的“助推器”。反思給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師在這里可以進行教學后的自我評價,還可以把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奇思妙想、自己的教學研究等記錄下來,這些日積月累的第一手材料,不僅是教師成長的寶貴財富,也是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有力保障。反思更是成就教師、發展教師、完善教師的必經之路。教師反思形式有即時反思、教學隨筆和教師博客等,這些形式因其簡潔和有實效等特點,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認可并使用,且日漸成為教師成長必備的基本功。
有效的課堂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這樣教學才能有序、高效地進行,才能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