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紅海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當然,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與教學過程是密不可分的。在實行新課改的今天,只重視應試教育而不重視素質教育觀念也違反了普通的教學規律,對于人才的培養是很不利的,怎樣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素質,也是一個需要教師去不斷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素質教育;培訓;小學生;自學能力;自主學習
數學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當然,其在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要想學好數學,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另外,還需要具備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將數學和實踐連成一體。數學是研究物質的數量以及結構和變化等概念的一門學科。自學是一種自主、自覺、主動地學習,積極地獲取知識的行為,為此我在學生自學的培養上有幾點認識與大家分享。
一、加強學生思想教育,激勵自學成才
筆者認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被動地強迫學生去接受填鴨式教育要好得多,但是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只有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才有動力去自主學習,去實踐探索知識海洋的奧秘。因此,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采取一定的方法進行思想教育,激勵學生自學成才。
1.利用名人的故事,激勵學生自學成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經常給學生講:從古代到現代,只要是有一定的專長并且對社會做出過很大貢獻的人,他們很多人都是通過自學來取得成功的。如,愛迪生、張海迪、歐陽修等故事。通過大量名人功成名就的這些典型事例,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大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2.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挖掘教材因素
很多課本可以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能夠滲透到學生的腦子里,提高學生自學的自覺性,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思想。如第十一冊教材中有這樣的一道題目:一九九二年運動會,我國的運動員共創42項世界紀錄,創亞洲紀錄要比創世界紀錄多,那么創亞洲紀錄多少項?僅僅通過這一題我們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祖沖之將圓周率計算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的事例來教育學生:祖沖之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他通過自己的反復演算,反復研究得來的結果,這個成就來之不易。這樣學生不僅在思想上提高了認識,也會產生自學的動力。
二、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幫助學生指導之前要明確自己將要去指導的內容,然后再去思考應該怎樣進行指導,并且教師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可行的學習方法。學生可以通過“學”到“會學”最后能夠“自學”。教師要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法變化,要先從簡單到復雜,從課內到課外,讓學生把在課內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課外的實踐中,成為學生課外自學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才會逐步學會自主學習。當然,對學生進行恰到其位的學習方法的指導,還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這種解題的思路會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會讓學生自學的方法更加的科學化,也更加的先進。
三、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自學
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自主學習,激發學生自學的潛能,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檢驗到的知識,才會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自學就是一種實踐,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不僅可以讓學生牢記知識,而且還可以將遇到的問題記下來,及時與教師進行交流,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我們要讓學生樹立必勝的信心,從容地面對失敗。
四、掌握推理原則的規律,形成初步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定理其實是數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在數學中學生如果想要理解定理就必須要提前做好自學的準備,自學是理解定理和其他一些概念的基礎。嚴格的推理就是證明定理和和熟練地掌握定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則。對定理的推理過程的認識和理解便形成了一些數學的思想和數學方法。
五、利用課外時間,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的課前預習過程其實也是一種自主學習的過程,課前預習不僅能夠提高課堂聽課效率,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學生到了高年級后,還會保持自己的這種良好習慣,這樣可以將被動聽課變為主動聽課,可以帶著問題聽課,這樣無疑大大增強了聽課的效果。
總而言之,學校教育需要從龐大的題海中逃離出來,從單一的升學教育中解放出來,從傳統教育的育人思想中解脫出來。學校教育的著眼點不能僅僅是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劉新亞.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