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中
摘 要:數學練習不僅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數學練習,學生可以應用、掌握知識,形成自我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潛能,教師也能驗收整節課的具體教學效果,可謂一舉兩得。也正是由于這些優勢和作用,造就了數學練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從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多樣性設計著手,淺談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對其有效性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性
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說,教師對于教學練習的有效性設計以及利用數學練習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關注度和投入度都不是很高,大部分教師依舊停留在布置課后的簡單練習或者介紹學生買一本練習題集,完成書本里的一系列形式單一、陳舊,缺乏應用和創新意識的作業。這不僅使得學生一直停留在被動練、機械練的作業模式中,淪為“做題機器”,而且還會漸漸磨滅學生對于數學練習的熱情和興趣,“為作業所累,為作業所苦”,高耗低效。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認為:“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是為了重建與提升小學數學課程的意義。”那么,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設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又富有挑戰性、啟發性的數學練習?怎樣設計才能提高小學數學練習的有效性呢?
一、練習要具有針對性,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材中課后練習題的質量相對來說都是比較高的,它們都是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的角度出發,并就本章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設置的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綜合性的課后練習題,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新知識,鍛煉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 摘 要:數學練習不僅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數學練習,學生可以應用、掌握知識,形成自我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潛能,教師也能驗收整節課的具體教學效果,可謂一舉兩得。也正是由于這些優勢和作用,造就了數學練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從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多樣性設計著手,淺談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對其有效性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性 摘 要:數學練習不僅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數學練習,學生可以應用、掌握知識,形成自我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潛能,教師也能驗收整節課的具體教學效果,可謂一舉兩得。也正是由于這些優勢和作用,造就了數學練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從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多樣性設計著手,淺談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對其有效性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性
但是課本教材的練習題設計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實際布置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把握每一道練習題的意圖,既要尊重原本的教材意圖,符合學生的特點,又不能生搬硬套,盲目使用,應擇優而用,舍劣補缺;既要讓每一道題都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和功效,又要讓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
二、練習要具有生活味,有利于學生練習實際,提高知識的應用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但是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大多是以系統化、標準化的純數學形式出現的,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再按照教材形式,按部就班地教學,難免會讓學生覺得單一、枯燥,缺乏學習熱情和興趣。因此,教師在布置數學練習時,應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設計,這樣既能讓學生體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展現出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熱情,又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能夠從身邊的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知識實踐能力。
以兩個考查相同知識點的問題為例:
(1)有一個修路隊,第一天修了56米,第二天修的米數是第二天米數的2倍少9米,問第二天修了多少米?
(2)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的鞋子多少碼嗎?老師這里有一個公式:鞋碼=腳長厘米數×2-10。那么現在你們能算出自己的鞋子多少碼了嗎?
這兩個問題,很明顯的,第一個平鋪直敘、平淡無味,學生完成這個作業的過程,也是一個機械做題的過程,毫無生趣;第二個則不同,它是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的,學生自己可以動手量一量、算一算,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問題。這樣類型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此外,第二個題涉及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動手操作是學生數學學習中的一種重要方式,尤其是對于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而言,實踐操作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而且還能通過自己動手,解決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問題,問題解決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信心和興趣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三、練習要具有層次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薄褒埳抛樱饔胁煌??!睂W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何況是一個班上幾十個學生,他們在生活環境、知識基礎、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思維能力等各個方面都有所不同,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設置數學練習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知識背景以及知識儲備等,因材施教,設置具有層次性的,呈現螺旋上升的練習,全面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每一個層次上的學生都能通過練習擁有取得成功的機會,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
四、練習要具有挑戰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有效的小學數學學習,單純依靠模仿和記憶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才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渴求解決問題的欲望,保持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積極自主地去學習與探索,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