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毓淑
一個班級肯定既有優等生,又有學困生,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成員——班主任,千萬不能因為學困生學習不好或表現不好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與轉化,這些學困生真的無藥可救嗎?或許班主任的冷眼相看,是把他們推向更為錯誤方向的助力。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
很多人把教育工作者比作園丁,那我們面臨的,就不可能是滿園茁壯成長、滿目花開芬芳的花木。總會有一些長勢暫時跟不上,甚至有點病歪歪的。我們忽略它們,它們很可能就會從此一蹶不振,徹底失去希望;我們特別關注它們,給它們更多的養分,它們很可能就會后迎頭趕上!合格的園丁,必然要照料好所有的花木,對那些“學困生”“問題生”,找出癥結,因勢利導,用更多的關愛,讓他們趕上來!
教育的這種反差效應告訴我們:對學困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必須樹立這樣的理念,成績差只是暫時的,而不要給他們扣上學困生的帽子。他們只是學習上暫時有點苦難,但并不代表他們將來的成就。我愿意管他們叫“潛能生”,他們只是暫時沒有發揮出自己的能量。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師長的姿態去對待他們,更不能以他們拖了班級后腿的嫌惡心理和他們相處。放低姿態,做他們的朋友,張開懷抱,真正用心用愛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
成長。
學生往往把教師看作是決定他們學業成績、身心發展、個人前途的關鍵人物。因此,作為教師,要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學生的錯誤,耐心地幫助、引導學生,營造寬松的氛圍去塑造學生的心靈,設法給那些有問題的學生以機會來表現他們的長處。教師應仔細尋找他們的優點,哪怕是很小的一點,也應及時發現、表揚、鼓勵。其實,表揚比批評有用得多。因為當一個人心存疑惑,看不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時,會不可避免地導致失敗;而當一個人充滿自信時,就能夠激發潛能,取得成功。學生需要教師的表揚和鼓勵,批評容易惡化師生感情;而表揚是人際關系中的敲門磚。“聞善則喜”,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和鼓勵。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后,其能力可以發揮80%~90%。教師應用表揚去激勵學生而不是用批評去壓制、激怒他們。一位老教師經過多年實踐、得出一個感悟:“數生十過,不如獎生一長。”教師如果從精神上來滿足學生的這一需要,學生可能會產生“士為知己者死”的回報。任何人都希望別人能夠發現、承認自己的價值,請教師們多一點耐心,細心地發掘學生的優點,肯定他們,說出你的贊美來。
我認為,教師在與這些“潛能生”的交往過程中,尤其是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這些精力旺盛,心理還遠遠沒有成熟的學生呢!誰不是在不斷犯錯、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慢慢成長的?作為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在學生犯錯時提醒他們,然后給他們時間并且督促他們加以改正。
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讓學生真正地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例如,我們班上有個男生,一貫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懂事禮貌,但有一次在數學老師的課堂上,公然頂撞,而且當眾撕了自己的數學試卷。我在得知這一事件之后,第一反應是這一定事出有因。就自己先向數學老師解釋,取得老師的理解之后,再去找這個男生。我先問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或者是學習上或者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了?”他本來像個小刺猬一般豎著全身的刺警惕地看著我,我這一問,他馬上軟了下來,流著淚說:“老師,我媽媽生病了,我心里非常難受,昨晚照顧媽媽,沒有寫作業,數學老師在班上批評我,我就受不了了。”我攬著他的肩膀說:“好孩子,你心疼媽媽,沒什么錯。但不管怎么樣,你沒能按時完成作業,這總是你不對,老師批評你,你可以課下向老師解釋,但不應該當眾頂撞,更不能撕了自己的試卷呀!你看,這樣是不是太不理智了?相信你是個孝順的好孩子,但你擔心媽媽身體,不如自己照顧好自己,不讓媽媽操心,不是更實際?”他聽了馬上說:“老師,我懂了,你放心,我這就向數學老師解釋,向她道歉去。”當然,這次事之后,這個學生和數學老師的關系更加融洽了!
尊重學生,寬容學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時還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評。作為一個班主任、一個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七年級時,我們班上有個女生,活潑好動,自習課上經常會說話違反紀律。我提醒了幾次,每次她都是當面承認錯誤,過后依然我行我素。后來我就問她:“你平時都和同學聊些什么?每次你和他們說話的時候,他們聽得開心嗎?他們會主動和你討論,還是恨不得捂上你的嘴巴呢?”然后我跟她分享了我上高中時的一件小事,我說那時候,我的同桌是個安靜好學的女生,我有次說話,她就會笑著對我說:“真想給你嘴上裝把鎖,我想聽了再打開。”想想那時候我充當了怎樣的角色呀!看著她先是忍不住笑了,然后陷入沉思。我趁機說:“班級是個團體,每個人做什么,都必須考慮別人的利益感受,我們必須學會管住自己,不做影響別人集體利益的事情!我相信,你會做到的,做到了,你就慢慢有了長大的感覺了!”結果,后來她慢慢有了變化,能夠坐下來安安靜靜上自習了,學習也漸漸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一味地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教師不能挖苦、諷刺學生。批評學生要慎用批評用語,要講究語言藝術,要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愿意與你進行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切實有效地發揮批評的作用。
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就會使師生關系愉快。老師要從愛心出發,愛心出發即是進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教育是真心的愛護,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能夠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學生才能更加尊敬、愛戴老師,師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才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
學生會因為教師的愛,而變得有自尊、有自信,學生從教師的眼中可以看到自己的美麗,從教師的聲音里聽出自己的可愛,讓我們不要吝惜,多給學生,特別是那些“潛能生”一份關愛、一份尊重,一定會讓他們迎頭趕上,從而取得好的收效。
參考文獻:
陳爭.淺談“潛能生”的心理疏導[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12).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