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梅
摘 要:學習是學生的事,語文閱讀教學更是如此。教師必須捍衛學生“學”的自主權,實現其個性化閱讀,這才是“真閱讀”教學。擬就個性化閱讀的開展做一些深入探究,以期對今后教學有所裨益。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以生為本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人,任何人無法替代他們的閱讀實踐,惟其如此,才有可能實現學生個性化閱讀。更何況,教材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于學生精神領域的浸潤是那么深遠,為其個性發展,為師不可急功近利。然而,課改推行到現在,還有些老師亦步亦趨,依然抱殘守舊。現在,我們最要緊的是幫助他們找到“病因”,然后“對癥下藥”,實現語文閱讀的個性化!
一、教師必須確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觀,這是實現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關鍵
課改推行十多年了,我們披沙揀金般地給教師以明確定位: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服務者,更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引導者。教師要認識到課堂的主人畢竟是學生,唯有“以人為本”地讓學習行為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才是真正的課改。
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課堂上,教師如能真正以“學”為中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求知欲,這樣的教育必然是成功的教育。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表現為“45+1”,教師是學生求知路上的朋友,平等中的首席,這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目前我市推行的“學講計劃”更是把學生“學”的神圣推向一個極致。我們堅信學生的學習能力,當然,也有義務讓他們享受其樂趣。閱讀教學中,我們“讓一步”“慢一步”“退一步”“停一步”“緩一步”,學生便擁有一片施展個性的天空。
課堂畢竟不是教師“表演秀”,相反,教師還要學會“示弱”。教師不應主宰課堂,而是點燃與開發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在這個“知識的超市”里,生命得以狂歡,個性得到張揚。誠如是,方為真教育!這才是為著學生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育。
二、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這是實現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教師的職責就在于掌握靈活的教學法,教會學生輕松地獲取知識。這或許也就是教學的真諦!倘若教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地向學生“販賣”知識,“兜售”標準答案,那么,學生只能是被動的“接收器”,如此一來,學生定然無法學會閱讀,更談不上個性化閱讀了。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語文閱讀教學更是如此。威廉·亞瑟·伍德認為:“平庸的教師講述,好的教師解釋,優秀的教師示范,偉大的教師啟發。”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情“以學定教”,選擇好教學法。如,教學《愚公移山》一文,在探索讀文感受時,本人先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不少學生都中規中矩地說出我課前設計好的答案。臨近討論結束,一位“有個性”的學生卻大膽地說,“我不同意!愚公就是愚蠢!他做事不講究方法,‘移山真不如‘搬家……”其實,學生類似反應時有發生,但每次我都是有點牽強地說道:“學習寓言,不能脫離寓言本意去隨意解讀。”課后一些學生反饋:“我們怎么知道作者的本意啊?”看來,這樣把“標準答案”硬性塞給學生,他們并不“買賬”。
要知道,當學生在閱讀遇到障礙時,要的是點撥與啟發而不是灌輸。這次我決定在這當“講”之處給學生交代清楚,盡到教師適時指導之責。首先,我們不能以今天的思維去要求愚公搬家,他們有著安土重遷的傳統思維。再者,本文出自道家之手,與道家而言,愚與智的關系,誠如有和無相對一樣,或許愚公就是大智若愚。愚公為子孫交通便利之大計著想,愚公實在是智者!如此點化,學生心悅誠服。教學從來就沒什么定法,只有得不得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教學法。
三、教師適時地拓展學生的閱讀面,這是實現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必要補充
個性化閱讀,離不開個性化的閱讀材料,倘若把學生死死苑囿于教材的幾十篇文章里,那就與語文教學宗旨相去甚遠了。教師不是牽著學生鼻子,幾個月來在這幾十篇文章里打轉轉。教材僅是個范例,倘若教師老是圍繞這些文章“嚼飯哺人”,這是多么令人生厭。教育的功用便是通過樹木見森林的過程,我們既然在課堂上“栽下了一棵樹”,就要讓他們走出課堂自己去創造“一片森林”。
語文天然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有人說生活有多寬廣,那么語文就有多寬廣,這是不無道理的。為了實現學生個性化閱讀,我們首先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愿意去讀。當然,教師也要不失時機地提供、推薦給學生一些閱讀材料,以期擴大學生閱讀面,增加他們閱讀量,進而提高個性品味。本人認為,只要是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和個性發展的文章,古今中外沒有什么不可以讀。一些時文、美文,經典佳作實在應當盡早來到課堂。試想,在這樣的書香教室里,師生“共讀共思”“共感共悟”,這豈不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
一個有信仰的人,從來不會輕言放棄。愿廣大語文教師在課改的大道上為著學生的個性發展,都能一如既往地執著行進,把閱讀教學演繹得更加異彩紛呈!
參考文獻:
李炳亭.高效課堂理論與實踐:我們的教育學[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2.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