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明
“優秀生”由于學習刻苦,成績突出,工作能力強,遵守紀律等特點,會受到任課老師的重視和同學們的羨慕。莫名的優越感會使他們飄飄然,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一部分“優秀生”會過分自尊、自信甚而自負,偶遇挫折就會喪失信心。從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我認真思考,積極嘗試,積極探求“優秀生”的培養之路。
一、用名言警句警醒他們
有一些“優秀生”傲氣十足。在他們眼里,別人都不如自己,自己是一朵花,別人都是豆腐渣。我班的左**同學,考試成績每次都是年組前十名,但為人傲慢,別人回答問題稍有瑕疵,他便嗤之以鼻。在學習《列夫?托爾斯泰》一文時,有一名同學把“胡髭(zī)”讀成了“胡子”,他立刻投以鄙視的目光,還大聲指責:連字都讀錯,還好意思主動讀課文?對于這類學生,我采用談話法。我先肯定他們的成績,表揚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優勢,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取得更大的成績,給他們以極大的優越感。然后順勢而下,向他們講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謙受益,滿招損”等,這些名言警句學生自然是了解其意義的,不用過多解釋,讓他們明白老師找他們談話的目的不僅是表揚,更是提醒和鞭策。這樣堅持做,很多優秀生對普通學生的傲慢態度有所改變。
二、用勵志歌曲喚醒他們
交友是人的天性,即使是貴為至尊的皇帝,也不惜屈尊與臣下交往。青少年尤其喜歡交友。有這么一些優秀生,他們天性沉默,不合群,給人的感覺是冷漠、自私。對于這類學生,那是非用愛心喚醒他們不可的。除了平時多關心他們外,在主題班會中我有意進行個人和集體的教育,收到較好的效果。
我班有一個李**的男生,獨來獨往,少言寡語。經多方了解,同學們說他愛哼《眾人劃漿開大船》這首歌。我知道后,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正好學校組織歌詠比賽,我有意讓他參賽。他表現很好,獲得男生獨唱第一名,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在主題班會上我特意表揚了他,表揚他為班集體爭了光,他很高興。我趁機點題:“為什么‘眾人劃漿具有開大船的威力?‘百里森林具有耐歲寒的能力?為什么‘一支竹篙難渡汪洋,‘一棵小樹弱不禁風雨?”經討論,我最后總結:集體榮譽是全班最大的榮譽,一個先進班級體的形成,依靠班級凝聚力的不斷上升。人心齊,泰山移,這也是歌曲《眾人劃漿開大船》的內蘊所在——團結就是力量。在以后的班集體活動中,我總是讓他積極參與,到后來,他已經能自覺地參與集體活動了。
三、用戲劇小品點化他們
有一些優秀生有偏執任性的毛病,他們常口出狂言,蔑視師長和同學。表現在行為上,他們要么找一些刁鉆古怪的問題為難老師,看老師的笑話;要么動輒大發脾氣,當著老師的面吵吵鬧鬧,撕本扔書;要么閉口不言,任你怎么說他都無動于衷。
劉**是我班學習成績很突出的一位學生。一次早自習,我發現她沒有認真背單詞(下午有單詞對抗賽,她自認為已經背完了,但我確信她記得不扎實),而是在吹紙玩。我輕輕地提醒了她,她雖然沒反駁,卻是滿臉的不屑。此時,我再次要求她認真背單詞,但她心里有一百個不情愿。下午的對抗賽結束了,她錯了一個單詞。總結時,我明確指出她早自習吹紙玩的錯誤,當時她也沒有任何反應。回到座位的時侯,她對著全班同學又做了一個吹紙的動作,引得同學哄堂大笑。
這類學生是難教育的,說得輕了,猶如微風過耳,根本不頂事;說得重了,更增其逆反心理,使其行為向偏激發展。經過慎重考慮,在以“日常行為規范”為主題的班會中,我借助戲劇小品的形式很好地實現了我的意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是這樣做的:我預先和幾名擅長表演的同學設計一個小品。在班會上,我們以夸張的形式呈現了以上種種表現。其次,轉換角色,讓學生做老師,如果出現這樣的現象,將心比心,他們應如何解決。這自然引起學生的興趣,他們激烈地議論起來,然后就事論事,承認這做樣不好,有過類似情況的學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堂班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劉**也通過小品認識到自己做得不對,表示以后一定改正,做一名遵守紀律的好學生。
四、用漫畫的形式警示他們
一些優秀生在生活中意志不堅強、性格脆弱,每遇不如意的事情就哭鼻子、掉眼淚。表現在學習上,一遇挫折就無精打采、灰心喪氣。可是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又強,正面批評,效果往往不好。我用漫畫的形式對他們進行教育。我是這樣做的:用投影儀打出四幅漫畫:第一幅是把一只青蛙投入熱油鍋中;第二幅是這只青蛙跳出油鍋;第三幅把這只創造奇跡的青蛙放在下面點火的冷水鍋中,青蛙游得很愜意;第四幅是當水溫逐漸升高時,青蛙卻跳不出鐵鍋,死在鐵鍋中。看了這幾幅漫畫,同學們沉浸在激烈的議論中,我趁機點題:“同一只青蛙,為什么投入熱油鍋中能拼力跳出,放在冷水鍋中反而不能跳出。”經過討論,最后得出的結論是舒適的環境造成的。我對大家說:我們生活的環境比較安逸,如果像冷水中的青蛙,沒有危機感,沒有壓力,耐不得磨練,能經受風雨的打擊在激烈的競爭中能成功嗎?孟子說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結果我發現有些同學慢慢地堅強起來了。
批評教育學生的方式是多樣的。不管什么方式,其目的都是促使其反省,發揮其內在的自覺性。我們不僅要看到優秀學生的優點,更要發現他們的缺點,用愛心,用智慧去激勵、改善他們,雖然不能使他們成為完美的人,卻一定會成為全面優秀的人。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