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課程創生”是國外新興的一種課程改革取向,已成為課程研究中不可逆轉的一個發展趨勢,在課程實踐中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文介紹了課程創生取向的基本理論,并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分析了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創生的必要性和意義。
【關鍵詞】課程創生 課程實施 課程改革
【基金項目】河南省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3013】,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2013】-JKGHB-0086。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03-01
隨著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與學生的課程角色引起了廣泛關注,并逐步成為當今課程改革研究的焦點。筆者認為,高校教師應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進行課程創生,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在課程活動中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使其真正成為課程的主體和中心。
一、“課程創生”的涵義
1992年,美國的辛德爾(Synder, J.)等人通過研究把課程實施取向歸納為:忠實取向、調適取向、創生取向。由此,“課程創生”這一術語,作為課程實施的三種取向之一遂被首次使用。創生取向認為,課程實施在本質上是教師和學生在具體教育情景中共同合作、聯合創造新的教育經驗與教育資源的過程,既有的課程計劃只是師生創造新的教育經驗可供選擇的媒介和可利用的資源,并為其提供了一種參考性框架。在創生取向中,教師和學生不再是單純的課程執行者與接受者,而是課程的創造者和建構者——在具體的課程情境中,師生通過合作探究、自由對話和批判反思等創造和建構課程。
二、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創生
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筆者認為,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創生是指高校教師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自身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優勢、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要,優化整合校內外資源,在課程開發、實施、評價過程中通過批判、反思而實現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意義、課程資源和課程理論持續主動的變革、建構和創造,從而形成適合學生全面、和諧而又富有個性發展課程的過程。
三、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創生的必要性
(一)課程的本質要求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在本質上是一個課程開發的過程。真正的課程是情境化、人格化的,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文本、環境等多種因素持續不斷互動生成的過程。因此,教師應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對課程文本作出相應的解釋,并根據教育過程中創造的經驗引導學生實現認知發展、能力形成、人格建構,并認知、分析、理解事物。可見,高職高專英語課程課程創生是課程發展的本質要求。
(二)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高職高專課程改革對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需要高校教師徹底轉變觀念和行為方式,整合課程與教學,使教育教學生涯成為一個課程開發、課程建設和課程創生的過程。課程創生能促使高校教師在課程實踐中充分發揮創造性和主體性,挖掘和整合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收集相關課程材料,設計恰當的實踐活動主體,從而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中發展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和合作能力。由此看來,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創生是深入開展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
(三)高職教育個性化、主體化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主體性和創造性發展已成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而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和獨特性是個性化和主體化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前提。課程創生要求教育者以學生獨特的知識背景、學習興趣、認知特點為基礎和依據,制定不同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學習效果評價體系,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優發展。可見,建構適合每個學生的彈性化和個性化的課程是實現高職教育個性化、主體化的必經之途。
(四)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為國內外教育學界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給教師賦權,讓教師在課程中發揮主體性、創造性,在實踐中創生課程,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當教師以主體身份置身于研究、決策、開發、實施到評價這一課程發展的全過程之中,并通過多種方式有意識地持續地開展多層次的課程創生活動時,教師的課程意識逐步知覺化,課程能力不斷提升,課程觀念和價值取向也隨之得以改造和重建,教師也由此得到不斷成長和發展。
總之,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創生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與主體,弘揚師生的個性、主體性、創造性,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并得到了認可和接受,也必將成為課程實施及課程改革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李小紅. 教師課程創生的緣起、涵義與價值 [J].教師教育研究,2006, (7).
[2]李林波. 課程創生理論與建構高中歷史校本課程 [J].廣西教育,2005, (7-8).
[3]王守恒,姚運標.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 [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