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夢琦 侯慧姝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指出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方式是高職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闡述了課堂教學實施的具體辦法,對行動導向和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高職教育 教學改革 工作過程 行動導向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工作過程的過程控制技術課程改革(課題編號NGJGH2012051)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42-01
1.引言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它為地方經濟的建設發展培養輸送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生源日益緊張、其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質量不能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教師隊伍缺少企業工作經驗、教學方式陳舊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職教育的發展。高職教育若想謀求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進行徹底的教學改革[1]。
2.基于工作過程的課堂教學實施
以《過程控制技術》為例,該課程由七個項目構成完整的教學任務,每個項目中又包含若干任務,教學內容涉及過程控制原理,學習過程控制系統的基本構成與基本要求、過程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過程控制系統的分析;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的是過程控制工程部分,詳細地學習簡單控制系統的分析與設計,對復雜控制系統、其他控制系統、典型的單元基本控制方案做了比較全面的介紹,突出過程控制系統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教學任務還涉及過程控制工程設計,這部分內容僅作必要的了解,使學生具備工程設計的初步知識和識圖能力,為控制系統的應用、維護、改進、設計奠定基礎。
具體的教學過程為:
1)任務要求提出。教師提出項目的任務問題,按照學生的能力給學生分組,布置任務;
2)理論準備。讓學生帶著問題聽取教師引入工程案例并分析講解,為學生鋪墊必須的理論知識;
3)任務實施。各組學生利用課堂上的互聯網資源,查找工程應用實例,開始實施任務;
4)檢查評估。工作完成后,學生按評價標準檢查匯報。檢查匯報內容:要求各小組將查閱到工程實例分解,能夠明確該工程實例是定值控制系統、隨動系統和程序控制系統中的哪類控制系統,能夠正確畫出該控制系統的方塊圖,并確定控制系統的被控對象、被控變量、操縱變量、擾動等參數。評估要點:學生成果展示后,教師對結果進行評價,學生共同討論,找到缺點和不足,提出建議,對項目任務歸納和總結。
3.教學方法分析
3.1注重行動導向的教學
行動導向是學生在由《過程控制技術》課程營造的“真實的虛擬”職業情境中,通過動手操作、發現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能力、素質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積累經驗知識和科學知識和方法。在《過程控制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營造“真實的虛擬”職業情境,引導學生怎么做,怎樣做更好。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擬定工作方案,實施工作方案,檢查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整理收集到的各種信息、實驗數據,并應用科學的思維和方法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和歸納,找出規律,從而得出結論。要讓每個學生在行動導向的教學中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由學生個人來分析解決,對于比較復雜的問題,則應通過小組活動,甚至全班性的活動進行[2]。
3.2注重學生“動手”與“動腦”的結合
教師應當認識到,只有對實際職業情境加工成具普遍意義的學習情境——“真實的虛擬”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訓練過程中,滲透理論知識講解,才能將實踐知識與理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既能使學生掌握專業技術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3.3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造各種條件和形式,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在實驗實訓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觀察和實驗結果的記錄與分析,鼓勵他們運用口頭、書面、討論、研討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在學生之間營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氣氛,培養學生提出論據、回答質疑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對彼此的科學解釋提出批評和質疑,要引導學生學會放棄錯誤的觀點,接受更合理的科學解釋。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利用協作性的小組形式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小組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小組的成員在科技創新中各有所長,其知識和技能可以互補,通過這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3.4突出任務驅動的教育功能
任務驅動是《過程控制技術》課程教學的重要特征之一,儀表操作技能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完成任務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工作作風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各子模塊的教學中,應結合模塊的特點加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完成每項任務,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工作素養,提高工作能力。
3.5充分利用實訓室資源
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以及利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給學生更多的動手動腦的機會,長期提供開放式學習室和開放實訓室、創新實驗室,讓學生不僅可以對課堂上的內容進行加深與鞏固,還可以做課外的小課題,如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使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踐訓練,從而確保學生經過培訓后掌握課程所要求的職業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4.結束語
職業教育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是以一個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教學為典型表現形式的任務引領式的學習領域課程。有著其針對來源與企業實踐、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具有工作過程的整體性;學生在完整、綜合行動中思考和學習,完成從明確任務、制定計劃、實施檢查到評價反饋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中心,關注每個學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職業成長體驗;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適應當前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依據高職教育的類型特質,針對學科型教學模式的主要弊端,創立和實施突出職業導向和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為高職教育課程教學的組織實施、教學評價、教材開發,提供具有普遍適用性和推廣價值的示范。
參考文獻:
[1]姚金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D].華中科技大學.2008.
[2]李東升,丁敬敏.高職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設計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第20期
作者簡介:
于夢琦(1982-),女,測控與機電工程系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GPS車輛監控調度系統、PLC應用技術、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