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寧 劉榮進
摘 要:職業教育承擔著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與地方經濟社會聯系最為密切。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各方面的保障和強有力的支持,政府要在職業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協調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力量,保障職業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 政府 協調 保障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b)-0189-01
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提高勞動者的技術技能素質。而地方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供給者是職業教育,它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各方面的保障和強有力的支持。
1 職業教育發展中的政府作用
在《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資源配置、條件保障、政策措施進行統籌管理。為職業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公共服務和良好的發展環境,都離不開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相應法律法規的支持,以及資金來源的保證[1]。泰州市政府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在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上做了大量工作。
1.1 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制度保障
為促進職業教育的健康快速發展,使職業教育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市政府多次召開工作會議,出臺一系列扶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性文件。2008年泰州市人大通過了《關于加快泰州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決議》,泰州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泰州市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來泰州職業技術學院調研。2013年7月,為解決學院發展的瓶頸問題,泰州職業技術學院落戶醫藥高新區形成共識,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決策,“推進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寫入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1.2 整合職教資源,優化職教結構
2014年4月泰州市職業教育聯合會成立,來自全市14所中高職院校和42家行業企業的首批成員單位代表出席大會,目的是充分利用和整合各類職教資源,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奚愛國希望各方利用職教聯合會成立的契機,在院校合作上有所突破,在校企合作上有所突破,在部門合作上有所突破,實行聯合會成員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與共同發展,構建泰州市現代職業教育新體系,創建泰州職業教育品牌。
1.3 重視師資建設,提高整體素質
積極鼓勵教師參加繼續教育,通過選派骨干教師攻讀碩博學位、赴境外國外學習進修,參加國培省培項目等措施,初步實現了師資隊伍整體結構的優化和質量的提升。
1.4 建立交流平臺,促進科研工作
2014年7月,泰州市經信委和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共同建立“泰州市工業經濟研究院”。研究院成立后將建立開放式的研究交流平臺。“泰州市工業經濟研究院”的成立,為我院教師以“服務好地方”為宗旨開展科研工作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
1.5 加強校企合作,服務地方經濟
泰州市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創新校企合作方式,在全社會努力營造法律有規定、執行有規范、政府有責任、企業有需求、學校有要求、學生有追求的濃厚的校企合作氛圍。
1.6 構建資助體系,實現和諧發展
職業院校的學生一般有“三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多、學習困難的多、自律能力不強的多。為使這一部分學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泰州市建立形式多樣、功能完善的職業教育資助體系,開展“三幫”活動,對特殊群體學生傾注更多的關愛和幫助,幫助他們增強學習動力、提振成才信心、保障生活來源。
2 政府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中的政策取向
2014年6月23日,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電視電話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級政府必須責無旁貸地擔當起歷史重任,為職業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公共服務和良好的發展環境,在政策取向上實現新的轉變。
2.1 切實轉變人才觀念,營造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
政府要制定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改變人們對職業教育的錯誤認識,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深化勞動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地位、待遇和社會保障水平等,讓全社會認識到只要誠實勞動,都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2.2 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完善職業教育的基礎建設
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有良好的實訓設施、操作平臺等,而這也造成培養成本高于普通學歷教育。據有關專家統計和估算,高職院校的生均培養經費投入應該是普通高校的2.68倍[2]。
2.3 理順職業教育管理體制,促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我國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對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缺乏統籌管理,影響了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當前,理順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重點應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規范職業教育管理,二是做好中職、高職教育的分類培訓工作。
2.4 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確保依法治教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最大區別就是實踐性,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生產流程、職業任務緊密關聯,涉及的領域不只是教育,更有政府、行業、企業、職業培訓機構、資格認證等多方面的利益,其法律關系比普通教育更為復雜。
2.5 推動校企深度合作,打通職業教育發展的命脈之門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命脈之門,要發揮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的積極作用,政府就應加大對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減少學生在企業工作受傷時,企業應負擔的經濟責任,補償企業培訓學生的成本費用[3];建立激勵機制,從根本上增強企業與學校深度合作的自覺意識。
2.6 開展職業教育研究,健全監督與評價體系
經濟和教育行政部門、企業、行業學會、職業院校、教科研單位等應聯合進行職業教育的研究工作,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和規范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對于職業院校的管理與評價,政府應積極培育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機構,對職業院校辦學的合理性、科學性進行監督與評價,避免教練員與裁判員身份重疊的問題,保證監督與評價的客觀性、專業性以及有效性。
總之,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有賴于政府的強有力支持和推進,職業教育領域的諸多矛盾也需要政府運用行政權力來處理和協調,引導全社會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保障職業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喻忠恩.論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角色[J].職業技術教育,2009(22).
[2] 喻忠恩.政府應如何主導職業教育[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